你心疼那羊,我痛心那礼啊!
没错,有只羊撑着门面,礼还不至于全面崩溃。
羊都没有,那就是连装样子都不肯。
装样子,就有用吗?
也没有,但是聊胜于无。
孔子的痛心疾首和无可奈何,可见一斑。
其实,真正让人心疼的正是他。
想想前面那些故事吧!
从长沮和桀溺算起,有多少人认为他不识时务,有多少人认为他自讨没趣,又有多少人认为他注定徒劳。
但他坚持着。
他就像哨兵,眼看身后的城堡就要空无一人,却仍然站立在岗位上。
这样的哨兵,是值得尊敬的。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八佾》《阳货》《宪问》
别忘了你是人
孔子心疼礼,更担忧人心变坏。
这可比什么都严重。
国破了可以重建,家亡了可以重组,秩序乱了可以治理,人心变坏就不可收拾。
因此尽管隐士说洪水滔天没有救,孔子还是要在巨浪滚滚中筑起高墙,挽救江河日下的世道人心。
问题是,这可能吗?
孔子认为能。
为什么呢?
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也都有柔软的部分,而且还柔软得碰都不能碰。
一旦毁灭,人将不人。
结果,最柔软的,反倒是最坚强的。
保住这个,想建的城堡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它是什么呢?
亲亲之爱
什么是亲亲之爱?
就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爱。
比方说,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
这种爱,大家都有吧?
问题是,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就可以奠定伦理道德的基础。
道理也很简单:这种爱与生俱来,发自内心,不需要培养也不需要教育,不需要讨论也不需要证明,就连许多动物都会,未必人还不如狗?
亲亲之爱,人皆有之啊!
人人都有,就毋庸置疑。
比方说,大家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那么请问该不该爱父母?
该。
那好,第一种伦理学的概念诞生了。
这个概念就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