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臀者,两臀极力贴住。
圆裆者,由内向外极力挣横也。
提胸者,起前胸也。
提骸以正项,贴背以转手,松肩以出劲。
提骸者,后脑骨虚灵上顶,骸自提也。
贴背者,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腑向外转,至手骨而回也。
松肩者,出劲之时,将肩井穴之劲,软意松开,自无阻碍矣。
曰横劲,曰竖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竖者,肩至足底;横者,两臂及手也。
以身说则竖者,自督脉至两肩穴也。
横者,自六腑转于手骨背也。
自裆至足底,自膝至于臀,以腿而言之也。
五气转元,周而复始,四肢元,收纳甚妙。
吸气纳于丹田升真气于顶,复自俞口降于丹田,又一运真气,自裆下于足底,复上自外胯升于丹田,二运真气自背胳膊里出手,复自六腑转于丹田。
一升一降,一下一起,一出一入,融洽不悖,周滚不息,久久用之,好处参悟甚多。
以上劲诀既详,下言调气之方。
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经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穴升至会阴,分向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由前胸升于脑后,渐升入泥丸百会穴。
降气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自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闾长强近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纯乎天地循环之理也。
卷二纳卦篇
乾三头肩法乎天乾,取其刚健纯粹。
坤三足膝法乎地坤,取其镇静厚载。
评曰:阴阳合德,气四体,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见,及其动也。
看似至柔,其实至刚,刚柔互运,无端可寻。
是谓阴阳合德,故取诸乾坤也。
凡一出手,先视虎口穴,前颌用力,正平提起,后脊背用力塌下,真气来时直冲尻尾长强穴,谷道着力提住,由脊背上升至顶,由百会转过昆仑下印堂,贯两目而至鼻,其气欲从鼻孔汇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之象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局之力守之,用之久久自知其妙也。
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两端骨复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巽三肩背宜于松活,乃巽顺之意。
兑三裆胯宜于靠紧,须现兑泽之情。
塌肩井穴,须将肩顶头正直落下,与此肩骨相合。
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直与眉齐,背骨遂极力贴住,此是竖劲,不是横劲。
以竖则实,以横则虚。
下肩井穴,自背骨直至足底,故谓之竖。
右臂则收左臂之劲,自骨底以意透于右臂,直达两扇门穴,故谓之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