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景南问明湛,“你觉得沈东舒如何?”
“谨慎,滑溜溜的,就是不知道他是站哪边儿的,听说盐商挺有钱的。”
明湛找水喝,他并不常来凤景南的书房,凤景南指了指临窗的几上的茶寮子,明湛过去倒了两盏茶,喝一杯,另一杯递给凤景南,“怪年轻的。”
“他是两淮大盐商沈家子弟。”
“商人不是不可以科举么?”
凤景南垂眸看一眼手里的玉盏,道,“他幼时在念书上便极有天资,他爹沈百万便将他过继给旁枝一户读书人家,从而科举成名。”
“这样都成?”
明湛笑,沈百万的脑袋还真是灵光,点了点头,“这位沈老爹还挺开明的,那沈东舒是代表两淮盐商么?”
“还有消息传,沈东舒与生父素来不合。”
凤景南笑了笑,“哪有绝对的是或非,沈东舒的立场本身并没有错,盐商是官商,自然是站在朝廷这边儿的。
盐商的利益,便是朝廷的利益。”
“云南呢,我知道云南也有盐井。
是不是也有许多私盐屡禁不止?”
凤景南拉过明湛在身边儿坐了,笑道,“私盐是永远禁不完的。
历朝历代,你读史,可真看到哪朝把私盐禁光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作祟。
私盐之所以称之为私,是不必向朝廷交税的。
所以他成本就低了,卖的时候便能便宜,便宜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云南自然也有私盐,只是没有江淮这样厉害。”
“拿盐商来说吧,除了要缴纳的盐课,每办一次盐引都要经过十几道手续,层层剥皮,这些银子,都要从盐里赚出来,而盐商也是要吃饭的,盐价怎么低的下去呢?”
凤景南道。
“这些事,皇伯父不知道吗?”
“怎会有皇兄不知道的事,”
凤景南笑睨儿子一眼,“朝廷要的是盐课,盐商要的是银子,若两样都不错,私盐之事其实并不会上达天听。
如今官盐屯积严重,盐课上没了银子,朝廷就少了银子花,户部要赤字了,这事儿自然就来了。”
“瘤子长大了不得要人命,为什么不在先前徐徐图之?”
“皇兄登基十五年了,先帝过逝时,银库里只有压库的五百万,办个丧事都紧巴。
开始要封赏功臣,安抚勋贵,哪样不要银钱?”
凤景南道,“西北蛮族蠢蠢欲动,驻军几十万,每日花销多少。
再有,每年不是这里旱灾,就是那里洪水,赈灾救济,哪个不要银钱?那会儿,都是盐商献出来的银子,皇兄得知他们的情。
还有,盐商每年往各王府勋贵家的孝敬也不是小数目。
朝中便有数不清的人为盐商说话。”
“盐价的事儿,所涉不仅是盐商,盐贩,更有盐政。”
凤景南笑呷一口茶道,“盐政素来是朝廷第一肥差,要根治这一块儿,就得把那个‘肥’字去掉,如此第一,盐商的成本降下来,盐价才能降下来。
第二,盐价降了,再另用重典惩治私盐。
如此,盐才能卖出去,朝廷的盐课才能收的上来。”
明湛听的明白,低声道,“那皇伯父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