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宋向文的心从始至终没有因为别人由衷地劝告而生那个一丝一毫的改变。
在宋向文看来,自己家所在的青市,靠海有大港口,还是鲁东省展最好的城市,他再出去,还去哪里呢。
而且离家近,到了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这样的只放假三天的节日,省外上学的学生大多都因为路途而选择在学校过节,倒是如果宋向文能够在青市的一本学校念书,就能经常回家。
第二点就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刚刚好能碰到青市大学的门槛,自己只要再努力一些,就肯定能够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故人随风而行请大家收藏:()故人随风而行更新度。
当然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曾经都在青市打过工,从小到大听父母口中的形容和他们谈论起打工那段时间的经历,眼神和语气中透露着对青市的向往,也常常向两个孩子说着青市的好。
小小的种子在宋向文心里面扎根,长大后,宋向文已经无比向往青市的繁华,幻想着实现父母的梦。
多年后,如愿进入青市大学读书的宋向文在春节期间,带着母亲刘二姐和父亲宋召华,乘坐上了穿海而过的地铁。
来到了夫妇二人二十年前在此打工,第一次见到城市的地方。
咸咸的空气、潮湿的海风、高耸入云的建筑。
这片土地经过二十年的光景,早就没有了二十年前那两个意气风的青年人回忆中的样子。
等到傍晚准备搭乘回家的列车返乡时,刘二姐一个人念叨着:“不来吧,心里总有心事,来了之后,有感觉心里不得劲,哎,再也不来啦!”
进入宋庄小学刚刚一个月的时间,宋向文就已经带着自封的“小跟班”
胡娇娇走遍了除了女厕所之外的几乎每一个角落。
现在的宋向文,甚至能够知道哪个花坛有几朵花,品种倒是不认识,又没人教过。
认识的两种花,一种是宋庄市开业请人唱歌,宋向文听到的一句“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另一种就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喇叭花。
认不认识对宋向文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学校的花还是挺香的。
进入了十月份,已经几乎听不到蝉鸣的声音,在教室里面上课或是午睡,除了班里面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打闹声,几个女孩子的集体抱怨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声响。
那个喜欢从教室门前的小树上折树枝抽学生的中年语文教师,好不容易像是个文人一般,在语文课堂上,提笔写下了一句“便引诗情到碧霄”
,对着台下字都认不全的一年级学生教授其中真意。
许是看懂了孩子脸上浮现出来的懵圈和厌倦,一手扔掉半截粉笔,一边看向门外抱怨道:“秋天了,往后越来越冷,树上的叶子跟树枝子都该枯了,往后的树枝,打人不疼了。”
好家伙,合着还是那个跟“喝了假酒”
似的老头一模一样,刚才这是在做戏呢。
北方的农村,有两个农忙的时节,七月和十月,居住在西镇的农户,都种植土豆作为自家过冬的吃食和卖钱的粮食。
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的种了一些,甚至为了将西镇的马铃薯卖出去,让西镇的马铃薯更加有名。
西镇的政府在从宋庄穿插而过的国道一侧找到一块空地,树立起一块很大很大的牌子“马铃薯之乡”
。
而六七月份,土豆被各家用牛或是用锄头,条件好的用机器收获卖出后,在夜晚路灯下坐着马扎纳凉的农村汉子和中年妇女满脸疲倦的脸上,或是堆满笑容,或是不露声色,或是一脸怒气甚至破口大骂哪哪哪买的土豆种子一点也不好,长得土豆一个个都是死样子,又是谁谁谁收土豆的价格便宜的要死,一点钱都挣不到。
这种每年都会出现在同一个路灯底下的言语,甚至连风都不如,说过之后,下一刻就被遗忘。
拍拍屁股,各自回家睡觉。
而十月份,是玉米成熟的时间段,这时的宋庄,又能在三四点的时间听到农用车的轰鸣声和人的吆喝声。
人们不再穿着短袖,而是都套上了不合时宜的褂子,穿上长裤,扎紧裤腿,围上头巾,带着化肥袋子,一头扎进了过人高的玉米地,不见踪迹,等到露面,往往已经过去了几个钟头。
宋向文的父母,亦是如此,不过父亲几乎不主动下地,大多数时间,是刘二姐在凌晨三点独自去地里面,干一两个小时,宋召华才从睡梦中醒来,慢悠悠的来到地里。
而家离着地理还有一段距离,宋召华不起床,刘二姐就只能骑着自行车自己去西洼的地里面掰玉米。
等到宋召华准备去的时候,汉子就手持摇把,动起来家里的农用手扶拖拉机,轰轰隆隆的开出大门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