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七国自王以裂封建,不终于不知也,而吴、楚之狂实开之先。
无其善之津梁,有姑废而待之者矣,有利用其敝而以自利者矣。
利用其敝而以自利,则浸有其津梁而亦不为,故赵之胡服骑射,秦之燔书灭礼,非其力不足也,而杞之惫早启其端。
夫不为恶者,不恃知其恶诚不可为而已。
勉为善者,非有待于可为,诚必为而已。
诚之者,人之道也。
人道废,则君子忧。
有甚忧者,斯有孔怒。
施之大罚而弗之矜,以为非是,而人道莫与立也。
十六
王猛、敬王之难,始末具者,鲁与知也。
襄王出居于郑,不纪其入者,鲁弗与也。
圣人所求乎臣子,不以己为则而因之以为量,不以己所至极而责人以功,故易简而易从,不以非其量之及而被人以罪,则当罪者无可为辞。
是故力有所可竭,时有所可为,人有所可望,非是三者,无责耳矣。
昭公之末,折于楚,屈于吴,辱于晋,制于齐,力之惫也。
君失守,国失主,时之穷也。
君有国而不能保,臣有君而不能事,人之偷也。
王室之乱,与闻其事而无忘,姑亦可矣。
来告则书而弗削,不能必有功也。
僖公据全盛之国,臣民听令,臧辰执政,亦既知官守之当奔问矣,恝然置天王于汜水之上,臣子之义已绝也。
但书天王之出而不存其入,明鲁之绝于周,《春秋》所以绝鲁也。
鲁于周为大宗,受夹辅之命。
庄公弃惠王以俾之齐,而鲁遂役齐。
僖公弃襄王以俾之晋,而鲁遂役晋。
遗大义,委大权,蔑**,自贻之弱,不可植矣。
故夫不忠不孝而欲免于人役者,未之有也。
具臣亏国而制于宦寺,逆子忘亲而制于悍妻,岂有爽哉!
十七
谲正相背,而用有殊施。
用之君父者正,用之寇仇也亦正,可以免咎,亦可以集功。
《春秋》之所为与齐桓也,正以免咎,则虽咎而犹非其咎;正以集功,而功有不集,则功或堕或集,因乎时矣。
齐桓之奉襄王,咎矣,犹非咎也。
其收功于楚也,幸其非晋文之时也,而功亦仅矣。
用之君父者正,用之寇仇者谲,斯无大咎而有显功,然而古今之能尔者鲜矣。
何也?谲正者,相背者也。
一游其神知于谲,则肯綮熟而志气捷,复能择其不可施谲者而矫以正,虽强有力者不给。
故晋文之谲,用之楚者谲,用之天子者亦谲,功大集而咎卒不免也。
虽然,以道制心,则谲无往而可用;以心制道,则用之君父者正,用之寇仇者谲,亦何病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