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大家伙。
“这就是我们现在能使用最大的纺车吗?”
朱雄英皱着眉头问道。
水转大纺车专供长纤维加拈,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全长约米,高米左右,它与人力纺车不同,装有锭子枚,结构比较复杂和庞大,有转锭、加拈、水轮和传动装置等四个部分据《农书》记载“与水转辗磨之法俱同”
,即在临流处安置水激转轮,用水激转轮连轴带动纺车转动进行纺绩,每天可纺麻纱上百斤,功效是脚踏三锭纺车的三十多倍。
因为必须要以水作为动力,而京城周围的主要河流,除了长江,就是秦淮河,所以厂子就必须建到秦淮河旁边了长江的水流过快,很容易就会把转杆给弄坏了。
但不管怎么说,当看到实物的时候,朱雄英还是觉得,这玩意有些太大了。
长将近o米就不说了,高米是什么概念?这就是二层楼的高度了,人站在下面都得仰头脖颈往上看。
“是的,殿下。”
一位技术人员回答道,“这些纺车已经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了,但纺棉花确实不行。”
朱雄英点了点头,要提高纺织厂的效率,改进纺车是关键,水转大纺车本来就是用来纺麻的,用来纺棉确实专业不对口。
但是,水力作为动力,这个最根本的东西,是没错的。
既然要工业化生产,哪怕不用蒸汽机作动力,也绝对不能再靠人力作为动力了,必须是水力,这个大方向不能动摇。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把水转大纺车进行改造,从用于纺麻,变成纺棉。
他走到一台水转大纺车前,仔细观察着,纺车虽然简单,但每个部件都承载着重要的功能。
“你们先用这个纺麻,再搬现在民间用来纺棉的机器来。”
朱雄英已经了解过,棉纺织业,分为两个最重要的作业模块,第一个,是纺纱作业,纺纱作业主要分为轧棉、弹棉、卷筳、制纱四个关键步骤,实现的是从棉花到纱线的制造过程;第二个,是织造作业,主要分为整经、浆纱、织造三个关键步骤,实现的是从纱线到胚布的制造过程。
而在现在的江南地区,从元朝时期的黄道婆开始,轧棉和制纱两个步骤就已经全部实现了机器生产,广泛应用曲柄传动的竹木制轧车和脚踏纺车已经普及,而朱雄英想要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也是制纱这个步骤的机器改进,毕竟如果只是堆数量,让一堆纺织女工在工厂里踩脚踏纺车,实在是太特么的落后了
江南地区,三锭、五锭这两种规格的脚踏纺车是主流。
很快,技术人员就把三锭脚踏纺车和五锭脚踏纺车拿了出来,并且给朱雄英展示纺棉过程。
看完现在水转大纺车的纺麻过程,以及三锭脚踏纺车和五锭脚踏纺车的纺棉过程后,朱雄英并没有马上说什么,而是说道。
“再去看看织机。”
“纺织”
二字,既然有了纺,自然也有织,
织造步骤的核心机器就是织机,而踏板织机在宋元时期即已经基本定型,有双蹑单综机、单蹑单综机、双蹑双综机等几种形制,踏板织机最重要的技术贡献在于对张力补偿原理的应用,织工以坐式用腰部和腿部力量控制织机,大大降低了织造过程对于体力和力量的要求,因而踏板织机在江南地区高度普及,妇女,甚至是未成年的小女孩,都能够在家里轻松使用织机。
而织棉的过程,这个就暂时还无法用水力机器来替代的,这活跟处理纤维还不一样。
而且,出现于唐代的大花楼织机就能够贮存提花信息,是华夏古代纺织业的至高成就,也是西方提花工艺的分水岭贾卡提花机的蓝本,而在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同样普遍使用脚踏织机,但其技术路径源自对埃及织机的本土化改造,到了后期才有更先进的,英国人的玩意其实相当落后,其绷直经线的张力依靠悬垂重物提供,经线松紧难以调节,主要适用于织造简单的平纹织物,落后于华夏的大花楼织机。
因为工厂的目的,就是把从棉花到棉纺织品,一条龙给做出来,属于是全产业链,所以厂房很多,也都是用于不同目的的。
朱雄英并没有马上给出他关于水转大纺车的解决方案,而是带着一行人,开始参观起了工厂。
“这个是?”
看着另外一头,三个人像是拉磨似的架势,解缙不禁问道。
不怪他没见识,倒也不是不识民间疾苦,而是江西确实没有什么棉纺织业
工厂的人连忙回答道:“这是整经,就是让棉纱平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