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楚庄王一鸣惊人(第3页)

不久后,楚庄王亲自率大军北上,攻打浑之戎,楚军兵临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向周王室展示军威。

周王惶恐不安,急忙派遣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会见王孙满时,公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象征九州,是天子权威的象征,楚庄王此举显然是对周王室权威的挑衅。

王孙满看出楚军气势汹汹,不敢正面指责,巧妙地回应说国家兴衰在于德而非鼎的轻重。

楚庄王意识到篡夺周王室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撤军返回楚国。

这一事件证明了楚国实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楚庄王班师回朝后,现国内若敖氏家族生内斗,令尹子越占据上风,占据了郢都并在蒸野布兵,等待楚庄王回师,伺机争夺王位。

子越拒绝议和,楚庄王率军与子越在皋浒决战。

关键时刻,楚庄王亲自擂鼓督战,下令反击,子越不幸被一箭射杀。

失去了领的叛军随即溃散,楚庄王乘胜追击,彻底平定了这场叛乱,同时也削弱了若敖氏家族的势力,将楚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

此后,楚庄王为增强楚国实力,启用贤能的隐士孙叔敖为宰相。

孙叔敖大力展农耕,修建水利工程,鼓励生产,楚国国力因此愈强盛。

公元前年,郑国与楚国在辰陵结盟,但郑国反复无常,不久又与晋国修好。

郑国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惹恼了楚国。

次年春天,楚庄王派大军围攻郑国都城,郑国向晋国求救,但晋国援军迟迟未至。

郑国坚守三个月后最终被楚国攻破,郑襄公投降并与楚国互换人质,签署盟约,表明将忠于楚国。

郑国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晋国才派出援军,行至黄河边才得知郑国已降楚。

晋军主将荀林父刚上任不久,军中威望不高,副将先縠等人竟违背主将命令,擅自率军渡过黄河。

荀林父无奈之下,只好带领晋军匆忙渡河。

当时,楚庄王驻扎在邲地,尽管了解到晋军已渡过黄河,但仍尝试寻求和平解决。

晋军渡河后驻扎在敖、镐一带,内部主战与主和的意见僵持不下。

荀林父派出使者与楚国议和,然而派出的使者皆为主战派,他们违背命令主动挑起战端。

晋军实际上并未做好战斗准备,两军交战后,楚国大军蜂拥而至,荀林父顿时惊慌失措,下令撤退,并许诺先渡过黄河者有赏。

晋军顿时陷入混乱,争相涌向渡船,场面失控,甚至出现了士兵为抢先上船而砍断攀附船舷同伴手臂的情况。

晋军中的上军较为审慎,预先设下了伏兵,使得上军得以全身而退,损失相对较轻。

至黄昏时分,晋军已溃败不堪。

楚庄王考虑到不宜赶尽杀绝,没有乘胜追击晋军。

这就是晋楚在城濮大战后的第二次大战——邲之战。

邲之战充分展示了楚国当时政治稳定、举国同心、国力强盛的一面,自此,晋国不敢再轻易与楚国抗衡,楚国终于实现了称霸中原的梦想。

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提升了楚国的国际威望,也促使楚国深入融入中原文化,对华夏的统一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后世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喜欢中国历史故事请大家收藏:()中国历史故事更新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