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劳动七八个小时,有哪个受得了啊!
特别是插秧的时候,腰身一弯下去,要是想站直起来,都感觉到很困难。
这样繁重的劳动到了第二、第三天,大部分人的身体上就开始出现反应了。
当学生们弯下腰来插完手上的一把秧苗后,想站直起来让腰骨舒缓一下,得花上好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将身子挺直。
这时,准会有不少的学生说,感觉到自己浑身上下累得腰酸骨痛,就像骨架被人拆散了似的。
在那些已经耙好的田块上,小鱼小虾们早就已经被搅拌得晕头转向。
这时,常会有只的八哥或白鹭鸟在水田里觅食,寻找它们喜欢的虫卵或蚯蚓之类的食物。
当做工的人离它们很近的时候,这些鸟儿才飞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去,继续寻找它们的美食。
爷孙两人走了约一公里远的距离后,才走出了农场的土地。
接着,就进入到了农村的地界。
农场和农村的地界,其实并没有界碑之类的明显标志。
实际上大多是以一条水沟,一条田基或者一行林带来划定。
到了农村的地界,特别是旱地,农民则多是以种植桑树为主。
因为有老板来村里办了一个丝巢厂,由厂里负责收购村民家的蚕茧。
蚕茧经过丝巢厂拉丝处理后就送到江浙一带的工厂去深加工。
江浙一带的工厂再把收购上来的蚕丝加工成绸缎。
这些高档的绸缎主要是销往国,市场前景还不错。
然而,一些没有劳动力种植桑树的家庭,种植木薯的就比较多了。
不过,他们种植的作物品种并不受上级部门的限制,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杨辰跟着爷爷从家里面一路走出来,没有宽阔的大路可走。
他们走的都是田间小路,路面的宽度也只能够一个人通过。
如果对面有人走过来,必须要找一个宽敞一些地方才能避让对方。
也有人懒得退步,便一脚踩到水田里。
而踩到水田的人,泥浆顿时就灌进了鞋子里和脚板底。
这时,鞋子里滑溜溜、黏糊糊的,走起路来感觉很不舒服。
尽管凉鞋和脚底脏了,待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才把鞋子和脚洗伸进水沟里清洗干净,再继续往前走。
两人从早上出来到现在,已经走了快五公里了。
临近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
爷爷的肩上挑着o-o斤重的担子,额头和鼻子上已经浸透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靠近脖子和肩膀这个位置的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一大片。
前面有个村庄叫章家村。
爷爷说,我们到那里去喝一点粥水解渴。
这时,杨辰才想到,不管在多热的天气出门,爷爷都没有带水在身上的习惯。
要是遇到口渴,他都是走到附近找有人做工的地方或者到村庄里面去讨水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