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夫人走进学堂,在学生们行礼问好后,并没有如往常一般检查作业。
“一个月后,咱们思清县学要院内部大比一次,上六学每科前两名会参与曲川县县学大比。
我已与山长商量过,其他两所县学都没有女班。
所以女班要在思清学院内部争取名额。”
吴夫人没半句废话,开门见山。
堂下的女生们则是一脸比什么,关我们什么事的表情。
吴夫人见状叹了口气,“你们尽量参与一下,就算争取不到前两名,也可以积累一些经验,学习一些知识,自己与其他学子的差距。”
学生们面面相觑,女班的学生当然不都是像孙小娘子一样不学无术。
比如十二岁的隋浣溪,家族里是开钱庄的,她爹是个不大不小的管事,算学放在男班都数一数二。
还有好几个学生都各有所长。
女班们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她们进学堂的目的都很明确,能写会算,将来能够顶立门户。
而男班们但凡读了几年的,没有哪个不会去考科举的,就算只能考个秀才,也能获得诸多特权便利。
女科虽然也要从院试一层层考上去,但只有最后金榜题名的有功名。
没做官的就算考到最后也不会有一个秀才功名。
因此,这种大比对于男子来说是人前显圣的好机会,对女子来说却没什么用。
吴夫人想了想,还是没把府学田假可能来曲川县游学的事说出来。
据她所知,临州府学是要在十几个县里选一个。
这次曲川县三所县学商量后也只是先用县学大比的名头提前做个准备。
吴夫人想了想,有几个学生可能会更上一层,这种机会对她们来说很珍贵,她得私下提点一二。
“先生,请问上六学是什么我从来都没听过。”
一个不过十岁的小姑娘好奇的问。
“上六学就是文武科举的考试范围,法,经义策论,律法,诗赋,算,武。
文举不能半分不通兵,武举也不能半分不通文。
只是侧重不同。
“
“先生既然叫上六学,那是不是还有下六学”
“对。”
吴夫人点点头。
“下六学为大工,小工,医,画,乐,番语。
此六学虽不参与科举,却是一些官职必备的技能。
能够影响考中后被赐予的官职。
很多举人甚至秀才出身,因为下六学胜人一筹,也会被特赐官职,比如工部左侍郎元为之,因兴水利之能,只是秀才出身,如今官居正三品。”
“可是,即便只比上六学,我们会得也没几科拿的出手啊。”
“扬长避短,只攻一科便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