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六温馨的港湾(第1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新阳城是一个整整过六十万人口的县城,始建于清乾隆三年。

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新阳丰衣足食,商业日益昌盛,国泰民安。

这里也是着名侨乡:华侨逾五十万,主要旅居东南亚的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这里的旅游业也相当达,每年港澳台和旅居华侨的游客所带来的收益占总收入的八成以上。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动中,新阳渐渐步入商业化城市的建设,看看穿过新阳的汶水河两岸的景色就知道了,豪华别墅层出不穷,城市规划井然有序。

再看看近年来,各级市场拔地而起,肯德基、麦当劳、好又多等元素的加盟,成为新阳又一朝气蓬勃的新景象。

逛街的男女老少也在追求时尚,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放眼望去,如今的女孩子个个都穿起了惹火的短裙和露骨的背心,头的颜色和造型也跟着时髦起来了。

在某个街角,要不是仔细观察,真的很难现这就是新阳。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实际上这里是全省屈一指入不敷出的贫困县,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场景:这里四面环山,有一座类似“四合院”

的大瓦房,屋檐的几块瓦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风吹落在地上了;天井和墙壁是没有用水泥刷过的,有些残旧的墙壁上挂着几只燕窝,此刻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燕子白色的排泄物,在地上堆成一大片,和厅堂泛着浅绿色的苔藓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看看天井被凛冽的寒风扫荡过后剩下的一些小草,已经没过脚踝,天一下雨,雨水从南墙上面破瓦的缝隙中渗进去,被雨水冲洗过的地方,早已揶揄成一片;还有就是门口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长了一棵龙眼树,它几乎快撑破突出的屋檐了。

孤立的屋子四周杂草丛生,原来通往的小路也失去了昔日的宽敞和平坦,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长满了野草……

我们很难想象,这确实是存在的。

这是一个家,是林健杭的家。

传说这里经常闹旱灾,所以人们管它叫“旱窝”

,而林义东家与林健杭家相隔一条公王河,处于低势,经常闹水荒,因而得名“水窝”

近几年来,大家都往县城搬家了,所以这里基本上没有几户人住在这里,只是逢年过节有根的人会回去拜拜祖先,热闹一番。

虽然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林健杭一家为了读书而欠下一屁股的债,现在也还还不清,就更不用说他们可以搬家到县城去了,想都不用想。

这里实在是没办法住人了,因为这里已经和现代文明接不上轨了。

唉!

尽管人烟荒芜,但依然还有一大家子人生活在“水窝”

好朋友林义东的家不也在这里,他的爸爸不也在家种地?

杜小贤过来和林义东打招呼认识之后,大家各自收拾行李,准备下车。

坐了五个钟头的车,现在大家也应该够累的了。

杜小贤带着笑脸下车了,而林健杭却一脸忧郁,他把问题归咎于在车上没有休息好。

林义东也带着他家小孩下车了。

下车之后,三人互相告别。

林健杭和杜小贤约好星期日一起回广州,杜小贤乐呵呵答应了。

一下车,便人潮拥挤,好像是在欢迎林健杭回家似的。

今天是新阳成立5o周年纪念日,喜爱看热闹的百姓早已恭候多时,欢呼雀跃了。

林健杭的思绪立马活跃起来,凑过耳朵听旁人的纷纷议论,才知道今天的大游行始于县政府广场,沿着新世纪富民路走,沿途经过新阳高级中学(即是林健杭的母校),下坡便到了民生律师事务所,穿过国道经过杜氏家私企业和徐氏家私企业,漫过许多大型企业的商业区,最后与县人民医院擦肩而过。

这么热闹的场面怎么可以错过呢?李晨凯没有回家真是可惜了。

林铁生知道小儿子要回来,早已在人群中静静地等待。

林健杭一下车,立刻听到他爸爸在呼唤他:“小弟,这边哩……”

林健杭的眼球在搜索他的父亲。

头灰得像枯草,蓬松像鸟巢,裤腿一高一低,旁边有一架“嘉陵”

摩托车。

林健杭应了一声走过去,走近点,林铁生脸上的皱纹多了几条,沧桑的面容中露出两排洁净的牙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