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道林大人就不敢想了?当初你是怎么有勇气到江南来插手盐政的?”
林泽直视他,“以你翰林院六品的芝麻官,连为官的经验都不多,就敢来插手要命的买卖,我也是佩服你的。”
“我跟你不同,我跟甄家有亲戚关系,多少会给点面子。”
“我跟甄家就不是亲戚关系了吗?我的未婚妻也是贾家人呢。”
林泽笑了笑,“一年了,黛玉妹妹在荣国府应该过得不错,据说跟宝玉关系极佳,我瞧着王二太太好像并不反对。”
黛玉在荣国府这一年过得的确不错,比林如海预计得都要好。
七皇子知道林泽的存在,得了甄家的建议,对林黛玉格外看重,有贾元春这个侧妃兜底,王二太太只会觉得林黛玉奇货可居。
宝玉自己也喜欢,拦着有什么意义,连贾政都同意了。
王二太太可拦不住政二老爷的手脚,他可不是贾老太太,但凡侧妃娘娘让他给宝玉黛玉订婚约,无有不从的。
最近娘家那边也事多,王子腾夫妇对荣国府多有不满,原因都没弄明白,王二太太心里发愁。
这一年荣国府的花销倒是比往年压缩不少,奴仆当中怨言不少。
王熙凤好面子,王氏可不干这等蠢事,宫里太监如今也不敢来打秋风,就府上主子下人们的嚼用,花不了多少银钱。
各处能裁剪的花销,尤其是那些肥差地儿,减得七七八八,丫鬟婆子们心生不满不愿听命,被她拿住后又是发卖一批。
如今的荣国府,可没说什么厚待奴才的话,王氏月钱卡得紧,赏钱更是没有,她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想要贾家管家权的太太了,实实在在到手的银子才最靠谱。
如此一通发落,荣国府的开支竟然也平衡不少,没再花超。
老太太不会为了奴才下王氏的脸,王氏的银子就是宝玉的体己,左右也就混乱那么一会子,没有找几个主子身边的丫头小厮麻烦就行,这一点王氏还是做得到的。
除了宝玉三春和黛玉老太太处伺候的,其余连大厨房的伙食都能缩就缩,四季衣裳用的是普通料子,比不得往常用的好料子,药材更是能不买就不买,仅仅备用些风寒药,其余统一购买药铺做成的成品小丸子备用。
自从赵姨娘离府后,王氏也想开了,把金钏银钏都给了贾政。
花儿一样的年纪,会识字会吟诗,赵姨娘那粗俗的样子哪还能在贾政眼中。
当然,贾政还是轻易不会去王氏屋里,该有的体面倒是会给,毕竟是侧妃娘娘的生母。
第36章新的谋划
金钏银钏两丫头不像赵姨娘那般不知趣,一家老小身契捏在王氏手中,他们家可不想像赵姨娘家一样,被恩放出府,连个进项都没有,日子难过得很,最多赵姨娘一人得了好,全家跟着遭殃,实在不值当。
至于出了府的贾环母子,有贾探春暗中看顾,日子过得还算逍遥,后街那群贾姓之人跟荣国府关系都有些远了,还不如贾环有体面呢。
贾环跟宝玉攀比已久,憋着口气,说他比不上宝玉,心里那是一万个不服气。
宝玉整日不读书留恋花丛,还说是个有大来历的,迟早功成名就,打死他都不信。
为了跟宝玉攀比,读书自然格外上心,看得赵姨娘心里有些害怕,怕他跟贾珠一样枉费心力还早早离世。
贾环可不管这些个,他就是想要读书出头,外头不管什么人,都说读书最重要,考中进士就能当官,他未来还有姐夫帮衬,可不想跌在这个科举上,人家想帮都帮不上。
还有一事他也格外在意,王氏身边的彩霞本来说要跟他好的,一直以来对他也颇有照顾,结果却不想跟他离开荣国府,气得他肝儿都疼,恨不能把她逮过来,不过这事得瞒着点,慢慢来,探春姐姐会帮他的。
府里现在管事的基本就王氏一人,邢大太太不允许伸手,王熙凤看样子短时间内是不会回来,几个姑娘还小,拉出来办事都不太可能,李纨这个大媳妇她看不顺眼,不想带在身边,唯一有点用的可能就是大点的迎春。
只可惜迎春性子软,王氏带在身边,顶多帮着算算账,管家理事半点不行,就她那个性子,都配不上做一家主母,被下人糊弄都是轻的,真的是被身边的奶嬷嬷给磋磨坏了,好在年岁还不算大,说不准能扭转回来。
就算拗不过来也不要紧,王氏都打算好了,一个高门的庶女有的是出路,反正不是被大房随意打发,就是被她送出去配姻亲关系,不需要管家性子软绵好拿捏,长得还好,正是好人选。
至于探春那头,王氏想指望,感觉指望不上,更拿捏不了,她身边的丫鬟婆子基本都开始用林府的,比林黛玉还夸张,说是管林家的事需要林家的丫鬟婆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胳膊肘往外的性格,荣国府的事半点不沾,全在忙林府的事,仗着要处理林家家事,出门行走拦都拦不住。
好在京中人物对她不了解,也不会刻意给她下帖,否则整个京城都要看荣国府的笑话,说荣国府的姑娘恨不得早日扒拉夫家的财产,可劲往夫家跑。
贾探春的小日子过得,整个贾府没有比她更富贵殷实的,林家少爷的富裕程度,算是刷新了王氏的眼界,偶尔漏点皮毛,能让王氏眼馋心痒。
那送过来的皮毛珠宝,样样极品,是外头难得一见的。
尤其是江南的织物,精致讨巧,王氏年轻时候都没穿过这么好看的料子,探春用都用不完。
相比探春,林黛玉说到底只是林家的姑娘,跟林泽关系也就那样,林泽除了节日庆典,基本没有特意吩咐要送什么给黛玉,往常送到林府的东西,最多挑拣一二给她,大头全在探春手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