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冬日的阳光温和而内敛,穿过稀疏的枯枝轻轻洒在大地,好不容易遇到大晴天,教职工楼里的孩子们纷纷下楼,在空地上嬉戏奔跑,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无知无觉地躺了不知多久,钟音敲响房门:“我要出门买点东西,你开车送我过去吧。”
“来了。”
程澍礼从床上起来穿好大衣。
去的是几公里外的庙会,到地方时正赶上民俗表演,现场锣鼓喧天,红色舞狮一跃而出,随着鼓点在地上前翻、后滚,骤然又腾跃到人群面前,瞪大双目,气势威风凛凛,引来观众一阵热烈的欢呼和喝彩。
钟音不喜欢人多的地方,看了两眼便要离开,程澍礼默不作声地跟在她身后。
但实际上过年该买的东西都买过了,钟音就带着程澍礼随处走走逛逛。
庙会里人来人往,两边都是售卖各式网红商品的摊贩,游客手里拿着各种网上推荐的流水线工艺品,在主办方的背景墙前拍照打卡。
大街小巷都充满浓厚的商业气息,北京早已没了记忆中的那种年味。
来到一处卖非遗商品的摊位,钟音拿起架子上挂着的一只灯笼,问:“老板,这个多少钱?”
老板双手揣进袖子,一脸喜庆的笑容:“这个一百二,可亮着呢。”
钟音拿着灯笼左看看右看看:“它能挂多高啊?”
闻言,旁边的程澍礼抬眸,看了一眼钟音手中的灯笼,做工特别细致,米色笼身上绘着花鸟鱼虫,亮灯之后光线温婉雅致。
老板嘴甜:“您想挂多高,那就能挂多高!”
钟音说:“给我拿几个包起来吧。”
付完钱,程澍礼拎着四个扎好的灯笼走在钟音身后,忍不住问:“您买灯笼干什么?”
“你奶奶生前不是喜欢这东西吗。”
钟音边走边说,声音在聒噪的环境里不太清晰,“我买完给家里和你大伯家都挂上。”
她有些感伤地叹了声气:“挂高点儿,她看得见回家的路。”
程澍礼将灯笼小心抱进怀里,以免它们被身边熙攘的人群挤坏。
买完灯笼,钟音又走到一个民俗工艺品的摊位,摊位外边儿围着十几号人,同时看向里面正在团扇上写毛笔字的老人。
钟音隔老远望了一眼:“这手字儿写的比你爸好多了。”
程澍礼没回这句,他盯着旁边相框里的剪纸,在走神发呆。
干燥冷冽的空气刮在脸上,程澍礼想起离开贵州的前一晚,五子顶几人凑在市局的新办公室里烫酸汤锅。
屋外大雪纷飞,屋内热气腾腾,煮沸的汤汁在锅里不断冒着气泡,水蒸气扑在玻璃窗户上,氤氲成一片朦胧的雾,整个屋子里都洋溢着酸辣鲜香的味道。
老金说这顿饭他来请客,不设预算上限,并且请来了编外人员蔡叔,蔡叔使出看家本领,除了酸汤锅,又做了一大桌的丰盛菜肴,连以前最不爱吃他做的饭的梁晶晶,最后都吃到坐在椅子上走不动道。
吃完饭,老金拿出一迭红宣纸和剪刀,说趁着过年,给新办公室剪几个窗花贴上。
卓客拉着凳子好事儿地坐过去:“看不出来啊老金叔,你还有这手艺呢?”
五子顶气象站撤站后,大家对老金的称呼从站长变成了金叔。
老金在纸上画出大概的样子,他边画边说:“以前跟寨子里老人学过,后来忙没弄就手生了,正好这段糖豆儿住院,剪着哄她玩儿捡起来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