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爱华说着还不忘抱怨:“虽然大家一直是按照粮食价格换算,但是粮食价格也不准啊!”
“不说别的,我们总说一两银子在古代能买多少斤大米,在现代能买多少斤大米,来换算当时一两银子多少钱,比如我之前算苏轼给侄女的嫁妆,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计算的,但是这其中又有一个问题。”
“大米在古代是细粮,但是在现代不值钱啊!”
伍爱华挠头:“为什么换算的时候按照米价?古人又没有多少吃大米的,吃的都是豆子、高粱、糙米、杂粮,但是这些在我们现代都比大米贵,如果按照粮食换算,要怎么确定品种和比例呢?”
伍爱华感慨:“这问题就不能细想,不然可能还要先计算一下GDP再确定换算比例……“
听到伍爱华的话,古人都不可思议:“那些精米,竟然卖得比糙米杂粮还要便宜?!”
“这不可能!”
第37章
粮食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能够实行那么多年,就是因为粮食总是不够的。
每当有更多的粮食,就会生更多的孩子,人□□发之后,粮食又再次不够,直到有番薯土豆等良种出现,或者战争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口,才再次达成人口和粮食的平衡。
古代农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饱穿暖,古代朝廷想要维持安定的统治,也要保证粮食供应。
按照资本主义的理论,统治者收税应该卡在一个临界点,就是既不会让劳动者吃饱、又不会让他饿着,只有这样劳动者才会努力奋斗,并且不会随便掀桌。
所以伍爱华明明在说的是物价的换算,古人的关注点已经纷纷都到精米比粗粮还便宜这件事情上了。
【为什么粗粮会比精米贵?】有古人发出了弹幕。
伍爱华一眼看到,挠挠头:“可能是因为一些供需关系、运输成本活着规模化种植的经济原因?我也不太明白,虽然目前水稻产量很高,但是番薯和玉米的产量应该比水稻还高才是?可我之前去超市,三根玉米就要十块钱……”
提问的古人看着同样不太明白的博主,着急了。
【不觉得粗粮比精米贵不合理吗?!
】
【觉得啊,但是就是这个价格,不行不买就是了】
【精米也不是所有的都便宜,五常大米、泰国香米什么的还是贵的】
【之前什么蒜你狠、豆你玩,不都是因为经济原因价格疯涨?】
蒜你狠、豆你玩?看到字面意思,古人就联想到大蒜和大豆,这些随便在家门口种一点就好,还能价格疯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