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时过境迁,太后娘娘每每想起往事,依然泪流满面,心痛难忍。
有时还会生出诛心的念头,如果顺治董鄂妃长长久久的活着,她还不得当一辈子的下脚料。
每每出现此念,太后娘娘就会整夜诵经念佛祈求佛祖谅解,可是这个念头却常常出来困惑太后,让她不得安生。
好在康熙虽不是太后亲生,却因为自幼不受父亲待见,一直养在太皇太后跟前,受到当时皇后(现在的太后娘娘)的照顾,知恩图报,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却当他嫡亲母亲一般供养。
太后娘娘也是知足惜福之人,把所有孙子孙女都看得十分尊贵,个个当嫡亲的疼爱。
太后娘娘虽然不过问朝政,可是最近朝廷局势让她十分不安,太皇太后当日咽气之时的话语犹在耳边,“太子是个苦孩儿,我不放心,我走之后,尽你所能周全与他。
他若危急,你转告皇帝,就说是我遗嘱,国传嫡子,太子是个好孩子。”
太后娘娘在宫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看惯了宫闱的诡秘与政治的残酷。
眼前太子被废,未必没有
这群大孙子们的因素,他们个个对皇位虎视眈眈,太后娘娘也是心知肚明,见到他们难免也生出了些厌烦。
也正是见多了那班大孙子们没事就凑到皇上跟前表现,以求得青云直上的机会。
反观若楠不去乾清宫宴会上掺和,愿意来看望回到京城待产的姐姐,觉得这个孙子有情有义,太后娘娘心底添了一份喜爱,他老人家无端想起太皇太后的话,“是个好孩子”
。
温恪虽然长在后宫,因为若楠母亲位分低下,温恪与之接触甚少,加之温恪未嫁之时时十八阿哥年龄尚小,温恪与他也少有交集,因而小十八与温恪相互之间虽是姐弟却很陌生,更别说现在还换了若楠这个冒牌货。
见皇祖母十分热心,加上若楠怎么也跟自己血脉相连,温恪也就亲热的跟若楠闲话了几句,不过跟温恪打招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温恪要忙着应酬,也就无暇再顾及若楠了。
若楠待在祖母身边,每每有人请安,祖母就会告诉若楠,这是你某某婶娘啦,那是你的啥啥嫂子啦。
一番介绍下来,若楠发现原来自己是有侄儿媳妇孙媳妇的人了,想到自己居然当了公爹爷爷,若楠只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可是这一番下来,也叫若楠苦不堪言,原来,若楠的那些婶娘嫂嫂侄子媳妇们,欺负若楠年少,全不顾忌礼节,见若楠生的面红齿白,粉嫩可爱,其中有胆大泼辣的贵妇人,伸手就捏上脸来,只捏的若楠脸上火烫火烫,生疼生疼。
若楠有些怀疑,小十七他们不愿意来次是不是与此有关。
这个亲友团实在太庞大,打扮得也大致一样,大红牡丹方旗头,弯眉细细,颊上红红的胭脂,唇上一点大红,人为一点樱桃小口,其实那嘴巴海大了,若楠看着只觉得滑稽。
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不过若楠记住了四嫂八嫂两位嫂嫂。
因为八福晋调戏若楠,四福晋解救了若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