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明谚扮得可怜兮兮地,林浣再装不下去,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徒明谚惯会得寸进尺,干脆搂过林浣,“答应我,以后都不许落了锁,把我关门外不让进了。”
虽说是做戏,可徒明谚望着那紧闭的大门,心里着实不是滋味,每日夜里总忍不住想要来见见林浣,便是只瞧着她睡觉,心里也安定欢喜。
不然,心儿总是揪着的,像是平白缺了些什么,便是连自己也不明白这究竟是怎生回事。
林浣浅笑着应了一声,道:“王爷饿了一夜了,不如先吃些糕点垫垫底。”
徒明谚摇了摇头,“吃了好多夜的糕点。
我可不想再被你取笑说是耗子。”
林浣好容易忍住笑,“那我去让厨房准备些粥食。
饿得久了,不宜食油腻的东西。”
徒明谚干脆顺杆往上爬,“我想吃你做的莲花粥。”
这时节哪里来的莲花?徒明谚不过一顺口,说完了才想起来,莲花已是谢了,便又改口道:“桂花粥也行!”
☆、54
次日,皇上令群臣议陈家事。
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一时又有不少言官御史进谏,述及陈家仗势欺人,包揽诉讼等许多罪行。
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诸多奏折堆满了皇上面前的桌案,俨然是比京郊的西山还要高。
皇上震怒,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堂会审。
此番大案,自然不可能三两日便审的清楚明白。
陈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在此期间,刑部还审理了一个案件。
只是,这个案件之初也并不起眼,哪里比得上轰轰烈烈的陈家案来得吸引人的眼球。
因而,众人也未曾留意。
陈家动了手脚,宋妈妈被控告冒名顶替秀才之女进宫,若罪名属实,便是欺君之罪。
堂上,秀才父女,宋家长兄和年迈多病的宋母尽皆到场。
各自说法,无从分辨。
有人提滴血认亲之事,宋妈妈与宋母的血果然能融合,满堂惧惊。
只宋妈妈满口喊冤。
林浣与忠平王妃到场,请了太医院院使来解滴血认亲之谜,又用鸡血狗血实验,都能相溶。
林浣坐在衙役搬来的太师椅上,与忠平王妃对视一眼,转而朝堂上审官道:“本王妃如今倒是有个疑问,万分不解,还想请大人不吝赐教。
不知大人可否告知,究竟是这鸡生的狗呢?还是狗生的鸡?”
此语一出,满堂大笑。
审官尴尬莫名。
而此案年代已久,除此滴血认亲之外,其他佐证都不算站得住脚,只得判了诬告。
不过一日,市井坊间便有了流言。
陈家对在审理案件中出大力的忠顺王与忠平王不满,刻意制造不实之事诬陷宋妈妈,以期借此用“欺君之罪”
将忠平忠顺二位王爷拉下马。
于是,陈家的大片罪状中又多了一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