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至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只陈国公也是太后的兄长,太后心里哪有不急。
林浣望了望身边的徒明谚,突然明白了,方才那两块糕点上指甲盖划出来的“拖”
字是何意思。
此事不论是谁出的手,徒明谚想必在其中掺了一脚。
前朝与后宫相隔,但她们在延寿宫呆了这许久,却始终不见有消息传来,显见得布局精密,防的便是太后。
太后倘若出手,皇上碍于孝道,总要顾忌几分。
徒明谚是想让她想法子拖住太后和淑妃,这般前朝事情一定,陈国公一旦被押进了天牢,便不是那般容易出来的了。
眼见着太后便要起身,林浣紧了紧心,上前扶起淑妃,用绢帕替淑妃拭了眼泪,“娘娘急糊涂了。
不说后宫不得干政。
但说皇上圣明,登基以来可曾有过冤假错案?必然会明察秋毫,哪里能冤枉了国公爷去!
娘娘只管把心放进肚子里。
莫要一时慌乱,倒让皇上伤了心!”
话至这份上,若淑妃坚持,便是不信皇上,怀疑圣上决策。
且撺掇太后出面,分化母子感情,“伤了皇上的心”
,那时,皇上气愤,不能将太后如何,却能置办了淑妃。
最的——后宫不得干政!
太后与淑妃皆自背脊一寒,瞧着林浣的眼神变了几变。
林浣只做未察,依旧笑着安抚淑妃。
又有贤妃满口相帮,淑妃也只得作罢。
徒明谚嘴角微微扬起,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事,倘若换一个人,未必便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些话他身为男子不好开口。
且此间众人,义忠王妃,勤王妃便是也有此意,他也无法保证她们会有这般胆量,也不知她们能否做到这般效果。
只陈国公之事,他与忠平王志在必得。
所以,他要选一个他能放心的人。
至于太后一方,却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圣上登基初年,为巩固帝位,不得不多依靠外戚。
只后来帝位稳固了。
而陈家势力渐壮,后宫又有太后淑妃两大巨头,皇上心里哪能不忌惮。
这些年来,皇上扶持甄家,扶持甄贵妃贤妃,便是想一面在朝堂上挤压,一方在后宫构建三足鼎立之势。
因而,即便恭亲王看着赢面颇大,却实则是几位皇子中最不可能的一个。
倘若恭亲王继位。
那么,这大周岂非成了陈家的天下?到时候,外戚专权,帝王成为傀儡,这般局面,圣上怎会让他发生?
从科举任命主考官开始,圣上已经在布局。
徒明谚把玩着腰间悬挂的玉佩,他不敢说这中间全然没有他和忠平王的手笔,只也不过是迎合了圣上的意。
陈家显见得已不成气候,养老延寿宫是太后最好的结局,又何惧之有?
☆、41第四十一章
林浣扶了淑妃起来,“娘娘莫要听了个头便失了心神。
到底是朝堂上的事,咱们在这后宫里,未必便听得清楚明白,或有弄错了也不一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