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除了给城内增加谈资,并不能打乱朱门玉楼的生活。
因着城外的妇孺居多,杨夫人决定还是在江宁县与丹陵县中间设了五个粥棚发放食物,五个领取衣裳的棚。
另带了郎中十人,药材五车。
差了十个小队百人的本家护卫。
“先尚书令、奋勇将军、已故东安亭侯谢寒,明武英威,广德厚学。
夫人县君杨氏恭检载仪,仁爱行慈。
加食邑五十,水田百亩。”
白日里谢峤去请诏令,梁帝听了,直呼县君慈悲。
不仅派了两队武卫军,由二中尉一卫尉卿共领着八十人的禁卫队一同保护谢氏族人,以示对世家的重视。
更是令内监颁了新诏,为杨夫人增食邑赏赐。
施粥同去的地位最高者便是杨夫人,她领着谢溶在一处,两人的贴身随侍需时时看顾她们的安危,把一些明显的病弱者引到别处,不得靠近贵人。
女侍们则在一旁为同来的老幼流民另加需备。
有了严密的护卫,纵使前日再乱。
她们这样尊贵的菩萨,照样是行为不受影响的。
施粥散药持续的时间并不很久,这些事情杨夫人是每年都做的,有条有理。
她是见过天下安平的盛况,也是真心可怜这些流民。
谢溶却是第一次跟着族人参加这些活动。
从前在玄妙观,众人开棚施舍是不敢带她去的。
只是去探望庄子上的人家时候带着她。
衣衫褴褛,面黑肌瘦。
头发污乱,有拿到食物者,勉力道谢,声音呕哑,已不能从视觉上分辨难分男女了。
有怀里的幼儿只剩了一把骨头的,有老者混沌的眼珠如蒙雾一般。
能来领粥饭者,还是些能行动,体魄稍显康健的。
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累累白骨,冻死的、饿死的,数不胜数。
无人收敛尸骨,弃与路边,被急奔马蹄践踏,被饿急的野狗啃噬有人眼睁睁地看着鸦雀啄食自己的腿骨,却无力驱赶,有人抱着已经死去的孩童神志癫狂
近了中午,两人在临时搭出来的暖帐内休息,远远的谢溶看到了张若心,在建康,她只与张娘子相熟。
也是托了谢令殊的关系,只是她现在与那人心生嫌隙。
“你与张娘子相熟,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杨夫人看她望向张若心,以为她无趣。
对她说:“张家与谢家是百年之交,除了张家女郎,另还有几家的女郎也来了,你可与她们去玩。”
“不,不,我只是…我是…”
言语在此刻显得匮乏,她以为自己曾在民间流连,见过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见过乞丐商贩怒骂嬉闹。
偶有童子卖花,她也善心大发,怜其小小年纪为生计奔波,买下整篮的花束。
也经历雕梁画栋,锦衣玉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