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觉得了什麼,立刻翻过身来。
似乎没醒,但是她不愿意跟他面对面睡,也跟著翻身。
现在就是这样挤,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律朝一边躺著。
次日一早秀男来接他,临时发现需要一条被单打包袱。
她一时找不到乾净的被单,他们走后方才赶著送被单下楼去,跑到大门口,他们已经走了。
她站在阶前怔了一会。
一隻黄白二色小花狗蹲坐在她前面台阶上,一隻小耳朵向前摺著,从这背影上也就看得出它对一切都很满意,街道,晴明的秋天早晨。
她也有同感,彷彿人都走光了,但是清空可爱。
她转身进去,邻家的一个犹太小女孩坐在楼梯上唱唸著:“哈囉!
哈囉!
再会!
再会,哈囉!
哈囉!
再会!
再会!”
之雍下乡住在郁家,郁先生有事到上海来,顺便带了封长信给她,笑道:“我预备遇到检查就吃了它。”
九莉笑道:“这麼长,真要不消化了。”
这郁先生倒没有内地大少爷的习气,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说话也得体,但是忍不住笑著告诉她:“秀男说那次送他下乡,看他在火车上一路打瞌睡,笑他太辛苦了。”
九莉听了也只得笑笑,想道:“是那张床太挤,想必又有点心惊肉跳的,没睡好。”
那次在她这里看见楚娣一隻皮包,是战后新到的美国货,小方块软塑胶拼成的,乌亮可爱。
信上说:“我也想替我妻买一隻的。”
“乡下现在连我也过不惯了,”
他说。
她一直劝他信不要写得太长,尤其是邮寄的,危险,他总是不听,长篇大论写文章一样。
他太需要人,需要听众观众。
她笑向楚娣道:“邵之雍在乡下闷得要发神经病了。”
楚娣皱眉道:“又何至於这样?”
郁先生再来,又告诉她乡下多一张陌生的脸就引起注意,所以又担心起来,把他送到另一个小城去,住在他们亲戚家里。
蕊秋终於离开了印度,但是似乎并不急於回来,取道马来亚,又住了下来。
九莉没回香港读完大学,说她想继续写作,她母亲来信骂她“井底之蛙“。
楚娣倒也不主张她读学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