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孩子一点儿不犯困,在车里好奇地左顾右盼。
太子入学,是大事件,三品以上大员都跪在门口迎接。
虚岁五岁的竹珈,看他们行了三跪九叩,清楚地说了声:“辛苦了。”
虽然年纪尚小,可说话间已经存了一种天然的庄严。
我听了不免得意,陡然忆起王览以前,也在这里对大臣们温和肃然地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眼睛里涌出了泪花。
还好,天没有亮,也没有人发现。
按照规矩,我坐在边上观看。
左右陪坐的,是两个老臣——王琪与赵逊。
华鉴容穿着崭新的官服,给我行了大礼。
我点头道:“您费心了,这就开始吧。”
第一天上学,即使我是帝王,即使先生与我是熟人,这些客套规矩也是天下的样子,自然不好更改。
竹珈走到了华鉴容面前,向他作揖,按照事先教好的话说:“少傅,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竹珈初学,以后请少傅指点。”
华鉴容赶忙回答:“臣自当为太子殿下尽力。”
竹珈抬起头,对他顽皮地笑了笑。
华鉴容本来一本正经的,这时也浮出了一个笑容。
华鉴容牵着竹珈走到书桌旁,先润湿毛笔,在宣纸上挥毫,写了八个字:“天下太平,正大光明。”
自从何规去世,华鉴容的书法已经独步天下。
这八字,笔力清奇,风华绝代。
赵逊在我的耳边赞道:“好字!”
连王琪也抚髯点头。
华鉴容叫竹珈跟着他念了一遍,竹珈倒是好记性。
只听了一遍,念出来就中气十足。
尔后,华鉴容弯下身子,握着竹珈的小手,在红格纸上重写了一遍。
竹珈稚气十足,但神态特别认真。
写好了字,华鉴容就开始讲书,他朗声道:“今天臣先给太子讲论语。”
论语,华鉴容挑了这一句开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心共之。”
他讲解了一番,要竹珈跟着念。
我看着他们,有些莫名的感动,但还是站起身,道:“华大人,你们继续吧。”
回到东宫,众多皇亲,王氏一族,都在等候。
男女老少,打扮得和新年一样。
满宫喜气洋洋,全等着太子下学。
到了晌午,总管陆凯亲自进来禀报:“陛下,太子殿下下学了,正往这里过来。”
“怎么样啊?”
我问陆凯。
“奴才怎么回话呢?怎么都不足以形容太子的天资才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