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为什么尉迟南一直重用他们兄弟俩的原因,如莫函所说,此二子实乃忠勇之士,而非权术之臣。
同样一件事若是放在莫函身上,也许结果就不是如此,所以他才会退出,因为他是权术之臣。
&&&&&&&&&&&&&&&&&&&
时空转换,将视线调到百里外的中卫军营,安静如初,而另外一处御林军大营,恰恰相反,正整装待发,准备反击可能前来的中卫军……
就在这个时候,御林军帐中来了一人,此人手持金符,喝令将官停止一切动作,交出令箭,此人便是大皇子尉迟泰宏。
有人不听令,正欲对大皇子泰宏不利……不想,此时将官之中有人先一步刺中那人后心,一剑毙命。
众人大惊,泰宏也颇为惊讶,惊讶有人敢要行刺他,更惊讶于御林军中内讧。
“太子无道,大孝不尽,图谋弑君杀兄,我等将士如何亲随?!”
营帐外有人大呼。
营帐内的太子党派的将官惊讶——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到让别人给反黑了?!
“太子已经圈禁了秦王,陛下亦是安危难定,我等随宏庆王进京护驾!
如何?”
帐外煽动式的大喊。
泰宏心中打鼓,七弟啊……你这是活生生把大哥我给利用了一把啊,用我的金符,我的身份,完成了你的策反啊。
但他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权者,参与谋划的几乎都是官与将,而非军与民。
所以兵符才有用,因为兵看得只是令,而非人。
即使御林军大半的将官都是太子的人,那又如何?在金符的光芒下,御林军听得还是天子令。
而这场兵祸,算不到他尉迟正的头上,要算也是太子睿的头上,是他要调兵,是他引起的内乱,是他不顾忠孝,是他残害手足,是他……二弟啊,认输吧,天命啊,泰宏哀叹。
可怜了二弟这么多年战战兢兢的忍耐,终还是逃不过这权斗的魔掌。
父王说得对,看得长远的才是胜者,从七弟扛下莫须有的罪名,远赴西北蛮荒之地时,一切就注定了。
七弟为什么会如此隐忍?大忍者,大抱负啊。
想到父王的那份遗诏,不禁叹息,父王真得是太了解这两个儿子了——泰睿若废,正儿欲杀之,当众念此遗诏,若不杀,此遗诏不见天日。
父王是算准了他这两个二子必有一争啊,为避免手足相残,才留下那份遗诏,旨在阻止七弟除掉二弟。
大势已定,无可挽回了。
&&&&&&&&&&&&&&&&&&&&&&
天亮之前,最黑暗的时刻,太子睿接到的消息便是如此黑暗,只差一步他就成功了,可惜就这一步之差,功亏一篑,不甘啊!
此时此刻,荣德殿里,尉迟正跪在父亲的床前,默不作声。
尉迟南钢缓过神来,声音听起来羸弱的很,“来啦。”
“儿臣不孝,未能侍候君父于床前。”
“行了,朕都知道了,你做得好事啊——”
一阵咳嗽,尉迟正赶紧爬跪上前,替父亲抚背。
“儿臣万死。”
“现在说这些,你不觉得伪善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