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场上,只有这种类型的动作可以拿分。
杭峰会做很多的“四周转体+偏轴”
的动作,他的基础很好,并不存在明显的短板。
可也正是因为基础太牢固,想要再加入半圈,就需要去打破原本的框架,重新添上新的力量、周数、包括空中的时间门和落地时候的平衡。
如果解锁新动作很简单,巴蒙德不会这么多年了,还是只在比赛上冲击过一次2160的六周,那之后长期停留在五周。
受限于人类的体能,技术达到一个程度后,哪怕是抓板的位置变化一点点,都会增加很大的失误几率,就更不要说加上半圈。
杭峰在转到1080+360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都还算很舒服。
这是他能够完成的四周难度。
今天也在比赛里完成过。
换成平时,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将身体用力,控制自己停下来,以及松开手,让自己展开等待落地。
但现在不行。
还有半圈。
他必须让身体继续转动。
而且一定要保证是一个内刃的反向落地。
飞起来的时候,杭峰给出了足够的力量,让他能够再翻转半圈。
半圈而已,也很简单的完成。
接着就是落地。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空中只要力量够,去做多少圈都不是问题,重点是落地。
落地。
不仅仅是平衡问题,而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空中旋转的“轴心”
是否始终稳定,往往“轴心”
在起跳的瞬间门,就已经决定了成败。
再加上空中转的太慢,转的太散,核心力量不够,落地平衡性不够等等,林林总总的各种因素,究竟是否将这些要素都掌控了,落地的一刻才是检验成果的时刻。
杭峰对这个难度的技巧没有太多经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一跳是否能够成功。
但既然做了,就肯定要努力成功。
最后半圈完成,明显已经过了他最舒适的高度。
他喜欢在抛物线结束前完成动作,这一次却在抛物线结束的时候完成,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下坠感。
风从脚下升起,撩过他的下巴和衣领,灌进鼻孔里,冷的像是冰凌往脑子里钻。
还有失重的感觉,从五米左右的高度往下落,光滑的冰壁几乎在脚下垂直,他的滑板必须倾斜到一个最容易卸力的角度。
然而他看不见。
这是一个反向的落地。
他的眼前只有不断上冲的白色冰壁,完全看不见落脚点。
只能靠感觉!
靠经验!
过去十一年的U型池经验,支撑起这个身体,去“撞”
向冰面。
“嗒!”
板尾先一步接触到冰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