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眼前的刀鱼,用的是金陵城里的独特做法,用油炙烤到极为枯干,再放油文火慢煎,出锅的时候骨酥肉烂,临临到了吃的时候,竟一根刺也挑不出来,却也是一种独特的风味。
韩薇娘将鱼肉捣碎,拌入米饭,递给了沈意。
沈意将拌着鱼肉的米饭吃入口中,米饭香糯,鱼肉焦香,再吃上一口清爽的青菜,这滋味,真是拿什么也不换。
沈家倒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这种规矩。
看着沈意吃得正香,韩薇娘侧头看向沈荣,低声问道:“当家的,今日里我心七上八下跳了一整日哩,姐儿在私塾里可好?”
大概无论哪个朝代,为人父母的都永远为孩子操着数不尽的心。
大概无论哪个朝代,孩子读书都是为人父母最关心的问题。
“好着呢。”
沈荣十足得意:“散学的时候我特意问了周举人,他说意姐儿和愈哥儿都聪明着哩。”
听见沈荣的话语,沈意撇了撇嘴。
笑影刚爬上韩薇娘的脸庞,就看见了沈意的小动作。
韩薇娘自诩对女儿无比了解,看到这小表情,就知道其中必有隐情。
皱着眉头等着沈意吃完饭,韩薇娘忧心忡忡地问道:“意姐儿,今日里是遇见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么?”
沈意擦了擦嘴,叹了口气。
粉雕玉琢的小孩,却愁肠百结的叹气,这场景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饶是韩薇娘担心地不行,也笑了出来。
“阿娘,我和愈哥儿学的东西不一样哩。”
沈意控诉道。
“嗯?”
韩薇娘细长的眉头扬起,心头火起:“当家的,这就是你说的好?周举人莫不是看我们家境寻常,糊弄着罢?”
这也难怪韩薇娘为这么想,现如今会送去私塾的小娘子,无不是富商巨贾之家,他们这样的市井人家,就没有会把女孩子送去读书识字的,早上沈意出门后,左邻右舍的都上门来打听的足足的,话里话外说着他们夫妻惯孩子,实际上要不是沈家没有儿子,沈意再怎么哭闹,也不会有读书的机会。
沈荣愣了一瞬,仔细回忆了周举人的交代,解释道:“没这种事哩,愈哥儿是正经要科考的,咱们姐儿只是跟着周娘子认几个字,安排得自然不一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