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苏长河不给小舅子多分,但亲兄弟明算账,路子是他的,本金也是他的,纺织厂这条线想维系下去,一些人情也是必要的,就像家属院的马大娘马副厂长,人家帮了大忙,总不能过河拆桥,用过就丢。
他想把这生意做长久,一些投资是很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给小舅子分三成,小舅子绝对能乐开花。
事实也确实如此。
马向东没想过还会分他钱。
他把鸡蛋家禽收齐全,特地检查了又检查,确认没问题,才向姐夫交差。
然后姐夫就让他找个板车,把东西装车,转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带着他跑了趟公社,直接把东西送进了纺织厂。
来接洽的是纺织厂后勤处一个主任,姐夫叫人家朱主任,人家叫姐夫苏同志,两人云里雾里说了好一会儿。
马向东全程僵硬又懵逼。
僵硬的是纺织厂在红旗公社这么多年,他还从来没进过。
以前城里有厂子招工,初中学历也有,可人家要的是城里户口,乡下户口连参加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第一次近距离“参观”
工厂,看人家一个个穿着工服精神抖擞的样子,心里不由有点怵,又怕表现得不好,给姐夫丢脸,脸上僵硬得没有一点表情。
后勤处帮忙卸货的两个工人看他这样,还心道“这小伙子年纪不大还挺稳重”
。
至于懵逼,则是因为姐夫和朱主任的话了。
马向东都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有问题,他明明记得刚来的时候,朱主任和姐夫还互相自我介绍,怎么一会功夫,两人都勾肩搭背了?一个叫老哥,一个叫老弟了,难道姐夫和朱主任早就认识?
更让他懵逼的是,朱主任说鸡鸭五十只太少,希望他姐夫下次多送点,他姐夫一口回绝了。
两人好说歹说,姐夫才同意下次多加十只,说真没了,乡下也没多少,老乡还要留着母鸡下蛋,这多加的十只还得进山寻摸。
真没了吗?队里是马向东收的,他最清楚,别说十只,就是下次翻一倍也能收到啊。
他们队里没了,不是还有其他生产队,就像秀禾嫂子,她娘家山上不是还藏着二十来只?
送上门的钱,怎么还往外推?
马向东不明白,但也没瞎搭话,等交了货,结了钱款,从厂里出来,他才问苏长河。
苏长河来之前就交代他出门在外,多看多听少说话,对他今儿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他带着他从后面绕路往家属院去,一边走一边解释:“咱当初答应人家给送三个月货,说好的三个月就是三个月。
现在才第一个月第一次,朱主任就要翻倍,乡下鸡鸭能有多少?”
“别说还有大嫂娘家,还有其他生产队……就算按一家平均养了十只来算,一个生产队最多三百只,红旗公社拢共才多少个生产队,一次一百只,一个月就是两百只。”
真要按朱主任说的数目送,一个月就能把一个生产队搜刮干净。
“先不说队里人家愿不愿意把家里的鸡鸭都卖了,一下收这么多,市场需求太大,价格上涨,现在母鸡一块钱一斤,之后一块二也不一定有人卖。”
“还有……”
苏长河教他:“咱就是个中间商,自己都保证不了货源,当然不能轻易答应客户要求。
朱主任这次要翻一番,我们同意了,他只会以为我们还有余力,下次就会要的更多。”
别以为一个月一两百只就够了,纺织厂上千人,再加上家属,真放开量,一千只也不够打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