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帝王看着东晋面临的局势,都不约而同叹了口气。
如果让他们去处理东晋的问题,或有些许可能借助自己的政治眼光和经验,一定程度上改变东晋的处境。
可如果限制他们的寿命也和司马家这些短命皇帝一样,在位时间只有个位数,那怕是谁来都不好使。
尤其是在东晋皇帝掌握的兵力,连流民组成的武装都打不过的情况下,想要摆脱世家大族的制约,整合全国力量去北伐收复整个北方,那怕是千古一帝来了都实难做到。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东晋和宋朝同样是偏安,可被骂到狗血淋头各种嫌弃的却是宋朝了吧……
【公元342年,同样短命的司马衍,年仅二十二岁便去世了。
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司马岳。
但是司马岳也无力改变东晋朝廷被世家把持的局面。
此后东晋彻底被门阀士族统治。
国家的财政、兵力都被门阀士族们分别掌握,朝廷的政策也是门阀们权衡商议之后的结果。
但是这样经过权衡博弈之后诞生的朝廷,貌似迎来了些许转机。
内斗在这样平衡的状态下得到暂时的消停。
北伐,这一大家共同的期望被提上了日程。
或者说北伐也是为了谋求利益,发展自身势力的一种内斗体现。
借助北伐的名义可以掌握兵权,还能要求门阀们支援钱粮兵力,北伐取得战果了更能扩大领地势力,在朝廷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晋迎来了新的北伐契机。
桓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举出来并崛起的。
只是桓温这人有很大的野心,不过这是后话,前期的北伐桓温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