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四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一个不安静的年份。
正月,南京新皇登基,数十万大军跨过长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战争。
正月,就在江南的百姓还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时,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再次悄然上演。
明朝末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全世界都暂时进入了小冰河时期。
天启,崇祯两代,作为小冰河的源,更是饱受了气候变迁的摧残。
气候变化多端的天气,突如其来的寒潮,干旱,洪灾,这些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百姓悲惨的写照。
天气的变化,勤劳的中国人还能够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来进行缓解。
高产,适应能力强的马铃薯和番薯现在正在北方大量的推广,有了这些赖以生存的口粮,小冰河时期也就有了更多的百姓能有了活命的机会。
只是天气的异常变化,常常也会带来地质的变化。
大明朝的天启朝,垮在了鬼怪的天启手里。
仅仅一个天启年间,北方大地大大小小地震便有数十次,无数的百姓也因此失去了家园。
可上天的考验还并没有结束,或者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天启四年正月,新春的南京城,新朝的勋贵,一切都是新的样子。
今年这个春节,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还侥幸保下了生命的南直隶百姓来说,更加值得庆祝。
南京龙椅上的朱常洵,甚至已经忘了孝陵上生的种种不堪,作为自己属于自己的隆武年。
新年伊始,朱常洵便选择了与民同庆,各项的补助结结实实的补助了下来试图收买民心。
酒,盐这些平常被官府垄断的物资,也在新朝下暂时放开。
整整一个春节假期,江南的白酒便较往年翻了一倍。
沉醉不知归处,一放开白酒的价格就便宜了不少,以至于不少的百姓也能够一品这人间美味。
一番推杯换盏,一分安静祥和。
深夜,在所有人陷入沉寂之时,大地突然的晃动了起来。
皇城奉天殿,剧烈的摇晃感立刻让朱常洵清醒了起来。
来不及穿上衣裳,不顾外面刺骨的寒风,惊慌的朱常洵拖着肥胖的身子,在一旁小太监的服侍下慌忙的逃了出来。
站在玉阶前的空地上了,这才跑了短短几十米,朱常洵就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不得不在小太监的搀扶下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一切都是这么的静悄悄的,可这样的安静并没有持续多久。
地震波快的传播起来,很快南京,扬州,凤阳全都感觉到了剧烈的摇晃。
漆黑的夜晚,刺骨的寒风之中,无数的家园被摧毁,无数的百姓也被掩埋在了废墟之下。
江南腹地,方圆百里到处是一片凄惨的哀嚎声。
南京城都午门上,已经静静地放在那里近两百五十的闻冤鼓,竟然也在这场地震中被震了出来,静静地躺在午门外的直道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