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州西瓦子”
,别具一格的勾栏瓦舍,没有万贯家财不足以领略其神髓。
所以,李独霜与吴佩甲翻了翻干瘪的钱袋,对视一眼,只得灰溜溜绕路而走。
“州西瓦子”
足足占了半条街,绕路走了半晌,就来到了金水河上的金粱桥,桥头那端便是白日间走过的大相国寺。
与白日间的肃穆景象不同,此时道路两旁均是临时搭建的帐篷,有的甚至就是两根长棍搭了一块布就摆了一个摊位,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响彻耳间。
倒是与刚才走过的夜市不同,这里更具有民间的烟火气。
这里的摊主更为热情,每个摊位前都有一个邀客在延揽生意,自来熟一般对每一位路过的人都要攀谈几句,一旦你稍有意动,试吃的零碎小吃就递到了嘴边,像什么汤饼、食笋、蟹膏、醉虾肉以及饱蘸酱汁的心肺杂碎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汴京人又好面子,不喜拒绝,因此人人都像是缴纳过路费一样,过关闯将,等到走拢大相国寺的围墙转角处,手里均是大包小包一堆吃食。
李独霜与吴佩甲亦是不例外,嘴里含糊嚼着,各自提着几样吃食,有些狼狈,亦有些幸福。
糟糕的是,二人发现眼前又是一处人头攒动的店铺,细看之下竟是大相国寺的朱墙从里面朝外开的一个小门,有光头僧侣在售卖着什么,排队的人群不时在急声催促,一声声“大师”
之中间杂有“秃驴”
,只不过声音略小,僧侣只当不闻。
“炙鸡爊鸭”
,大相国寺闻名全国的美食,号称来了一趟汴京没吃过这种美食就算白来了。
民间坊传,官家胃口不佳时会遣人微服采买,用来开胃。
此事不知真假,不过官家也从来没辟谣,朴素的百姓顿时就当了真,一有闲钱就会来此采买,尝一尝官家吃过的美食,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种奇特的满足感。
二人对视一眼,果断将手里的吃食送给早已守候在旁的乞丐,加入到排队大军之中。
乞丐们不慌不忙地挑挑拣拣,以及油光满面的脸庞,都昭示着这已经形成了一条稳定的吃食来源。
大相国寺的生意就是这般爆好,而且持续了多年。
直到戌时二刻,憨吃哈涨的二人扶着腰,在不时嬉戏路过的少年男女们的调笑下,穿过内城门,离开了州桥夜市,扶着麒麟坊的坊墙,艰难回到了家里,倒头就睡。
当夜,李独霜罕见地没有修炼道法,吴佩甲亦没有打熬身体。
汴京夜市的威力,恐怖如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