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辛夷检查了一下所有的准备工作,羊背回来就是杀好的,他们腌制好已经串成串了。
陆辛夷知道羊肉挺贵的,但又比她从史书上了解的要便宜不少。
《夷坚丁志愿》记载,宋高宗绍兴年间,“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
。
吴中就是现在的江苏那一带,所以京城只怕更贵。
当然了,大胤不是宋朝,所以价格也还好,贵叔根村民购买是二百文一斤。
一般羊贩子统一来收会压价,只肯给一百八十文,有时候遇到年景不佳的,还要压价。
但因为他是一头一头要的,零售价格自然要比批发高,所以两百文一斤也不算贵。
所以史书记载的应该是经过几道手的售卖价,她直接从农家收,这个价格还是能接受的。
这时候的羊没有饲料加持,一头羊差不多要养一年半的时间才符合出栏的标准,去毛去内脏后,肉差不多有六七十斤左右。
一头羊,除去各项成本,差不多能给家里带来七八两的收入,所以一般是农民家里的重要财产。
贵叔已经跟那个村的村长说好了,基本上间隔两三天就会来买一头。
大部分人家的羊已经在年前卖掉了,有些因为年前还小不舍得卖的,正好这一趟赶上了,价格该比年前贵,羡煞旁人。
羊肉串了三十斤,一斤差不多是三十五串,定价是二十文一串,算上调料等各项费用,利润25倍左右。
猪肉一斤二十八文,一斤能串二十串,一串五文,再加上人工调料等成本,利润三倍左右。
蔬菜这些也不便宜,陆辛夷将成本都控制在五成左右。
四点半多一点,外面就有人在问今天是不是能吃到昨天那么好吃的烤肉了。
戴了口罩的二狗子感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他麻溜的上前把客人迎进门了。
红英跟绿柳虽然有些拘束,但也是顺利的将茶送到三位书生的座位上了。
“这是菊花茶,我们东家说你们这些学子经常熬夜,菊花茶明目护肝……”
这一句话虽然说的有些磕巴,但意思表达清楚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