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下来,无论是针灸还是恢复锻炼,他们都尝试过。
可惜就像专家讲的那样,孩子的情况太严重,所以效果谈不上理想。
这一回林教授回鼓浪屿,厦门广播台特地采访了林教授。
他们夫妻听到广播,晓得林教授是全国最知名的妇产科专家,就想着说不定林教授见多识广,知道怎么治小孩的病,于是便赶紧抱着小孩找上门去了。
林教授并不攻小儿科,况且这个应该属于神经科的治疗范畴了。
她试着帮忙联系了几位专家,老同行们看了孩子之后都表示情况不乐观,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问题。
林教授看夫妻俩哭得可怜,那小孩更是无辜又茫然,便试探着问他们要不要带孩子去海南岛看看现在海南岛上有他们自己的医生也有台湾的医生,还有华侨医生。
看病的人多了,集思广益,说不定能有好办法。
夫妻俩二话不说,擦干眼泪,抱起小孩,就义无反顾地随着林教授登上了往海南岛来的船。
人不怕困苦,人只怕生活没有希望。
只要前面有一道光,即便披荆斩棘,人也能咬牙坚持走下去。
林教授其实主要是指望余秋。
她想知道几十年的医学展,是不是已经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
如果有的话,那就帮帮这个孩子吧。
他还这么小,他今后一辈子要生活呀。
余秋笑着收回了摸小孩脑袋的手,鼓励他道“嗯,我们真厉害。
不过要当解放军战士就得好好学习,因为4个现代化需要知识。
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也要智勇双全。”
孩子不好意思的很,又腼腆地笑了,还转身将脑袋埋进了父亲的怀里。
余秋朝孩子的父母点点头,笑容满面“大概情况我们知道,我去联系一下其他大夫。
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商量看看要怎么办。”
久病成医,孩子的父母已经在长期求医过程中学会了从医生的语气当中判断到底有没有希望。
这个赫赫有名的小秋大夫说的是要怎么办,而不是有没有办法。
这就意味着是不是她心里头已经有治疗方案了
夫妻俩激动的不行,相互对视一眼,然后目光又齐齐落在余秋身上。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位小秋大夫没有回应他们的视线,而是转头招呼林教授一块儿出去了。
夫妻俩不敢追问,只能继续巴巴地等待。
出了房门,林教授问出了两口子不敢问的问题“你是不是有办法了”
余秋脸上表情极为古怪,像是有谁拽着她头一样,直接将她提溜了起来,于是连点头的动作都无比艰难。
林教授也不催她,就在边上叹了口气“才这点儿大的孩子呀。”
余秋投降了,她说话的时候牙齿都要咬着舌头“确实有办法。”
谁让她是2o19年穿越的呢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o18年最受瞩目论著第一名的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论文她看过呀。
她不仅看过,还兴致勃勃地研究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