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八年,华夏大地依旧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但在这石剑乡的一隅,却有一片难得的安宁与温情。
马盼贤夫妇,作为乡中知名的中药师,不仅医术高超,悬壶济世,更以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风范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与爱戴。
他们的药庐,成了许多人心中希望的灯塔,无论贫富贵贱,只要踏入那扇木门,便能感受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这一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马盼贤如往常一般,骑着他的老马,缓缓行进在乡间的土路上。
他的眼神中总是带着几分温和与坚定,仿佛能洞察世间疾苦,又有着化解一切苦难的决心。
然而,今日的街道却与往常不同,一抹不和谐的画面映入眼帘——一位衣衫褴褛的妇人,正跪坐在路边,身旁围绕着九个脏兮兮、瘦骨嶙峋的孩子,他们的眼中满是对生活的无助与绝望。
“卖孩子了,两斗米就能带走一个娃!”
妇人的声音沙哑而凄凉,却在这宁静的午后显得格外刺耳。
过往的行人或匆匆而过,或投以同情的目光,却鲜少有人停下脚步。
马盼贤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他勒紧缰绳,缓缓靠近。
“马大夫,求求你,带走我的孩子吧!”
妇人一见马盼贤,便如抓住救命稻草般,紧紧抓住他的马褂衫,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十里八乡都知道您是好人,孩子会干活,您带回家给他一口饭吃就行。”
马盼贤蹲下身子,目光温柔而深邃地望着妇人,轻声问道:“你这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我给你一斗米,你先解决眼前的困境,何必卖孩子呢?”
妇人闻言,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马大夫,您不知道,这世道艰难,地主压榨得厉害,我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连孩子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
我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再不卖孩子,我们全家都要饿死了……”
说着,她指了指旁边那些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每一个都是她心头的肉,却又不得不忍痛割舍。
马盼贤听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这乱世之中,百姓生活之不易。
沉吟片刻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这样吧,我不会把她当丫鬟使唤的。
我愿意把她培养成我未来的儿媳妇,让她在我们家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妇人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感激,随即又变得急切起来:“真的吗?马大夫,您真是活菩萨!
快点,让她过去给您磕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