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晚年时期,做出了迁都的重大决策,将都从旧地迁至沫邑,即今日的河南省淇县,改名为朝歌。
他的长子微子启虽才智出众,但由于其母身份低微,未能被立为太子,反而是其同父异母的弟弟辛,因其母亲为正宫皇后,最终继承了王位。
这位小儿子辛,便是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
实际上,“纣王”
并非他的正式帝号,而是后人鉴于其暴政,赋予他的贬抑性谥号,寓意他“残忍且损弃善行”
。
史料记载,商纣王起初是一个聪明勇敢、富有军事才华的君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英明特质逐渐转变成了残暴无情,他沉溺于酒色财气之中,愈奢华无度,暴虐无道。
国王的昏聩导致佞臣当道,朝廷腐败,社会陷入黑暗,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进一步加了殷商王朝的衰败进程。
与此同时,地处西岐的周部族,在西伯姬昌的励精图治下却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自帝乙通过联姻缓和了商周矛盾后,姬昌并未急于东征商朝,而是恭敬地履行每年朝贡的义务,《吕氏春秋》记载姬昌“纳贡适时,祭祀虔诚”
,这种行为赢得了纣王的好感,甚至赏赐他大片土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姬昌放弃了他的雄心壮志,他深知想要颠覆根基深厚的商朝统治,必须内敛锋芒,潜心积累实力。
表面上,姬昌表现出对商朝的忠诚顺从,暗地里却致力于提升周族的实力,为推翻商朝做长远规划。
他秉持德政理念,强调关爱百姓,尊老爱幼;大力展农业,减轻徭役税赋,激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实施仁政,减少刑罚,坚决反对株连无辜;广泛招揽贤能之士,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纷纷投奔。
身为国君的姬昌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常穿粗布衣裳,亲自参与农耕劳作。
在他的领导下,周族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逸,经济快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成为了各路诸侯争相归附的理想国度。
尽管如此,西周的强大终究引起商朝的关注,纣王的亲信崇侯虎向纣王告密,称西伯表面施行仁德,实则是为了聚拢人心、物资,密谋造反。
听闻此言,纣王勃然大怒,立刻下令逮捕姬昌,将其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
在羑里的囚禁生活中,姬昌始终保持着淡然的态度,未流露出丝毫怨恨之情。
纣王观察姬昌,始终找不出他有任何谋反之意。
周人得知姬昌被捕后,惶恐不安,生怕他会步其父季历的后尘遭杀害,于是搜集了许多美女、宝马、珠宝献给纣王,以证明周族对商朝的忠诚。
纣王看到进献的美女,心情大悦,于是下令释放姬昌,并赐予他弓箭、斧钺等仪仗,授权他可以征讨不服从命令的小国,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文王羑里之困”
。
经历羑里之困后,姬昌深深认识到纣王的荒淫无道,回到西周后,他坚定了灭商的决心。
虽然他明白西周已有挑战商朝的实力,但若全面开战,他还需要一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助手来辅佐他指挥战争。
于是,姬昌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竭尽全力寻找这样一位贤能的军事家。
姬昌遍寻贤良的行动触动了一位满头银的老人,这位老人正是后来威震天下的姜太公姜尚。
姜尚本名吕尚,出身于曾协助大禹治水并被封于吕地的家族,故而子孙以吕为姓,姜为其族姓,后世多以其别号姜子牙或姜太公称呼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