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楚然直接把那个一楼当结婚礼物送给大哥大嫂了。
他们四个孩子呢,住得开。
老两口在婚礼之前就搬过来胜利路这边住了,那边三室,两个男孩一室,两个女孩,再加个老太太,打了个上下铺,老太太和那个叫王静的小姑娘住,肖敏自己住单人床,也能住得下。
这个大嫂一嫁过来,谁都能感受到不一样。
两口子办完婚礼,又接着去市场扛大包了。
孩子们都放寒假着,王婶子学会开煤气了,能在家里给做饭,不用他们两口子操心。
但这不是快要过年了,得备年货嘛。
以前老大那人吧,从小没见过钱,婚后让媳妇管得落了威,就没有管钱的意识。
媳妇儿死后,大钱给了肖玙了,小钱都让肖老娘给管着。
进城以后,每天干活儿挣了钱,除了偶尔给孩子们买个小零嘴儿啥的,一分不留的都交给老娘管着,铺子的租金也一样。
扯了证当天,肖老娘就把放在她那儿的几千块钱都交给儿媳妇了。
这位大嫂也没矫情的就收下了。
那些传说中的大钱,没人提,她也当不知道,问都没问一句。
俩人在市场里干活儿,对市场再了解没有的。
哪天哪个铺子来了新货,哪批货又好又便宜,都在何花眼里呢。
然后,见到好的,就买下,分五份。
下工回家就挨家的送。
给楚然这边儿的,量比别外三家明显的多两倍,老人在这儿呢嘛还有楚家老太太,楚爸楚妈都在呢。
那真是今儿个来送带鱼,明儿来送木耳,后天又送来大棚的青菜,大后个儿再搬来两箱子江鱼。
山货干果啥的都是挑了好的买。
算下来,这一冬天,俩人找大包挣的钱,都买这些东西了,可能还得搭上点儿。
但是呢,家里确实啥都不缺了。
肖老爹也不用大冬天的天天出门买菜去。
临时想吃啥了,补个零儿就行。
再一个,他去买都是临时的,哪有老大两口子从货车上直接卸下来的了解得清楚。
那你说几个兄弟,能让他们吃亏不
谁家差钱吗
老二在渔场的老同事老朋友啥的,年前不少给送鱼送吃的,都不少给他们分。
三嫂的腐坊,天天给家里拿菜,门对门的住着,他们家都不用买菜了。
四哥年前弄了几台电视台回来,一家分了一台。
师父忙着顾不上,那楚然能亏了他们先不送了一套房子。
老大存折上那些钱,当初师父说给买了一个铺子,是真的。
跟楚大嫂买的是一个地方的,大学城边儿上新建的一个住宅楼的底商,一家买了两间联着的超过二百平的二层门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