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不让移动啊。
这段日子很太平。
洪亮的军队在东伦北部与沃斯交界处又驻防了小一个月,沃斯王不得不退兵了。
自从上次沃斯王亲自率兵,准备给儿子报仇,结果大宣的大军直接增援过来了。
就没敢妄动,忍气退后二十里扎营。
原想着再拉些军队过来,好好打一仗,但是各部落都筹集不到粮草。
沃斯国打仗与大宣不同,沃斯王手里的直属军队只有两万,每次战争需要从各部落集结人力和粮草。
也就是各部落士兵,而这些士兵又自带武器和粮食。
然后等到战争结束后通过得到的战利品,再回头壮大自己的部落。
这也是各部落都特别支持战争的原因。
但是这种军队在大宣来和土匪作战没什么区别。
沃斯王当时遇到的难题是,各部落能出人,但是出不了粮食。
于是沃斯王带领当时的六万多军队原地等,希望他们筹备好了赶来。
但是自己这六万军队的粮食也不过就能撑上十多天。
于是半个月后,各部落头领开始纷纷劝暂时收兵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
咱们如今真的是没有粮食呀。
又坚持不到半月,沃斯王只得憋屈地回去了。
洪亮在这次国战中可谓是战功赫赫,皇帝下诏让回京述职。
同时一些伤兵和服役期满的士兵也就被批准退伍了。
洪亮留下十万军队驻守东伦,自己回京了。
一进皇宫,洪亮就先上缴了兵符,然后才述职。
之后洪亮又请旨解甲告老。
能当将军的人没有傻子,全你想要的是什么。
洪亮这把年纪就想要回京侍奉老母,和妻儿团聚。
至于兵权什么的,不重要。
兵权之所以被重视,是可以用来换更高的地位,为子女铺路,但是洪亮现在没有升职的空间了,子女也都定型了。
真没必要。
大外甥这不还有个参将的头衔吗。
务实比什么都重要。
不让皇帝有多余的想法,最安全。
这也是洪亮一回京就交兵符的主要原因。
记得夫人曾有一次跟他讲,楚清有回来做客,说过那么一句话张家军、李家军的,不好,这都是皇帝的军队。
当时这话吓得洪亮一身冷汗。
一个妇道人家都知晓的道理,自己还在为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十足的洪家军自豪呢
皇帝宣布晚上要好好给洪亮接风,举办庆功宴。
席间,皇帝大力赞扬了洪亮的军事才能,感慨了洪亮一把年纪为国家亲赴沙场,又为没有亲眼见到大将军手刃沃斯九王子的英姿而遗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