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薛宝钗已经见过那位大名鼎鼎的贾宝玉,自然也知道,如今要是过去找三春姐妹和林黛玉玩,她们几个在一处,贾宝玉必然也是在的,她着实不想应付小孩子。
但既然薛姨妈都已经这样说了,薛宝钗也只好去走动走动。
林黛玉如今住在碧纱橱,贾宝玉也住那边,听说三春姐妹之前也是住在碧纱橱的,后来老太太嫌吵闹,便叫她们先搬出去了。
如今碧纱橱内就住着林黛玉和贾宝玉,三春姐妹要玩,也是去碧纱橱老地方找她们玩,薛宝钗都不需要打听她们的去向,必然能在碧纱橱那见到她们。
原想吩咐人先过去问一声,但之前薛宝钗这么做过一次,被林黛玉说宝姐姐太生分了,想来玩便来就是了,何必这么客套。
薛宝钗哪里能抵得住这一句“宝姐姐”
,这一想法只脑海里一过,便抬脚出了门。
“带上礼物,咱们去林妹妹那里。”
第24章
之前常有人说,贾母对林黛玉是爱在嘴里,对贾宝玉是疼在心上,不然为什么让林黛玉一直住在她的碧纱橱内,没有个自己的院子。
其实不然。
薛宝钗一路走到了碧纱橱,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这里离老太太最近,老太太最关注着,下人们处处都很用心,纱窗起了线立刻就有人换了,摆件也照着老太太的标准摆,处处不敢敷衍。
林黛玉怎么说也只是个小孩子,想要客居别人家中得到妥善照顾,跟着长辈住才是正常的。
而且据薛宝钗所听说的,这碧纱橱最初住的人是贾府的大姑娘贾元春,后来贾元春入宫,贾宝玉又才住了进来,因着贾宝玉入学,便叫三春姐妹一并住了进来,一起听学,做个伴。
所以后来林黛玉进了贾府,贾母也直接叫林黛玉住进了碧纱橱,这不是什么不看重不疼爱,正是重视疼爱,才会如此安排。
不管贾家内里到底如何,至少在败落之前,贾母是出自史侯府的嫡女,后又嫁进贾府称为超品国公夫人,能拥有一位超品国公夫人的教导,对于林黛玉这样失去了母亲的孤女来说,是十分有助益的。
孤女不好说亲,这是世人眼中的普遍认知,其他普通官宦人家的女儿若是丧母又无亲近女性长辈,想方设法也要攀上什么远亲去求教导,这样的教导甚至只是接过去住在府中小院子里,用不用心也只能自己努力,可贾母对林黛玉却绝不是如此。
所以要说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是掺了假的,那就真的是胡说了。
还有说因为后面王夫人的默认,贾家府中传出金玉良缘的传闻,让贾母将林黛玉推出来与薛宝钗打擂台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薛宝钗尚且有母亲,只是丧父,可家里的顶梁柱和继承了紫薇舍人薛公资源的继承人没了,她的婚事尚且艰难起来。
若是薛父并未早早去世,说不定薛宝钗即便以皇商之女的身份也能攀个好亲事,能让王家以嫡次女下嫁联姻的薛公,除了紫薇舍人的身份和太上皇身边红人的地位,手中必定还有别的资本,不然王家怎么舍得下这等血本,让嫡次女嫁给他毫无地位的儿子。
因为薛父会是紫薇舍人薛公手上资本的继承人,即便他只是个皇商身份,也让王家舍得下嫁女儿。
只是薛父早逝,薛蟠年纪尚小,不知内情,他年纪太小,薛父也不可能将那些东西交给他,若是把握不住,那是祸不是福。
可即便如此,薛姨妈也早早的为薛宝钗打算,莫说王夫人是不喜欢林黛玉才选择的薛宝钗,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薛姨妈一定是早先就和王夫人达成了默契的,贾宝玉再怎么说,也是出自国公府的后辈,他的婚事选择范围怎么说也不会只有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人。
若不是薛姨妈使了大力,王夫人也有别的考量,两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薛姨妈不会这么使劲的,这传出金玉良缘的事,绝不会是薛宝钗自己拿的主意。
原着中,贾宝玉有一回去梨香院探望宝钗时,见到了薛宝钗的金锁和上面的字,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是一对”
。
随后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便说“这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必须錾在金器上。”
按她的理解,应当是这字才是癞头和尚送的,并且说要錾在金器上,因此薛家才打造了这样的一把金锁。
可后来又提到,薛姨妈对王夫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
这显然前后矛盾了,是为了引出金玉配,又表明不是自家的算计,那是早就有的缘分,因而薛姨妈才说了这样的话。
由此可见,这金玉良缘之事,是薛姨妈传出的主意,而王夫人也没反对,不然薛姨妈不会直接这样做,毕竟传言流传出去,也不过只是传言而已,王夫人不打算替贾宝玉娶薛宝钗,便不会默认这样的传言,不然薛姨妈是疯了才会这么做,损害的那都是薛宝钗的名声,若是事不成,薛宝钗哪里还有什么出路,要不是心性坚定,寻死的可能都有。
名声如此重要,贾母又怎么会不知道。
男女七岁不同席,而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处住着,早已过了不同席的年纪,可贾母却没有提出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其中一人搬走,三春姐妹尚且还能说与贾宝玉同姓,自是因为兄弟姐妹的缘故,所以不避讳也说得过去,可林黛玉是不同姓的。
另有一事,薛宝钗自和薛姨妈住进了贾府,贾母便以贾宝玉学业暂停,三春姐妹暂时不能更着一起就学的缘由,让她们搬到了王夫人处,说她年纪大了没有精力监管这么多后辈,让王夫人照看,只留下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还在碧纱橱住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