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br“以五年为期,就比较合适的了。”
&1t;br“在国外生活五年,回国就要参加考核。”
&1t;br“不合格的一律按照外国人对待,直到考核通过为止。”
&1t;br“如此一来,那些大族必然会积极的创办,培养自家弟子读书。”
&1t;br“多了,普通人进学的机会也会增多,教化这一块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1t;br朱雄英高兴的道:“好,这个法子好。”
&1t;br“经历了南洋事件之后,海外的明人应该都明白,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依靠,是多么的重要。”
&1t;br“他们必然会更加频繁的往来大明,强化和大明的关系。”
&1t;br“在这汇总情况下,他们就必须要主动学习华夏文化。”
&1t;br“果然,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钱,只是一点点政策上的变动,就能做成此事。”
&1t;br“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
&1t;br朱标露出深思之意,这个办法确实好,但也有缺点。
&1t;br“读书成本非常高,普通人是没机会进学的。”
&1t;br“此法对海外生活的普通人,是否太不公平了?”
&1t;br陈景恪说道:“此事简单,我们缩小考核范围就可以了。”
&1t;br“编写一本教材,考试内容全部从教材里选取。”
&1t;br“而且又不是考状元,试卷没必要那么复杂困难。”
&1t;br“只要通读过这本教材,差不多就可以合格。”
&1t;br“到那个时候,此书必然是人手一本。”
&1t;br“有些人不识字也没关系,让他们口述某一段内容即可。”
&1t;br“比如问他唐太宗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迹之类的,只要他能答个大差不差就可以了。”
&1t;br“如果他不识字,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本书里的内容,那就只能先委屈他们了。”
&1t;br朱雄英接话道:“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他们这辈子也不用回来了。”
&1t;br朱标终于被说服,说道:“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这个法子确实已经尽可能的照顾更多人了。”
&1t;br“而且还能将编写教材的事情交给保守派,既能安抚他们,也能保证这本书的思想不会偏离。”
&1t;br朱雄英心中一动,补充道:“为了防止藩属国在文化上离心,可以要求所有藩属国,必须统一采用这一套标准。”
&1t;br“至少要保证南洋和大明保持文化同步。”
&1t;br朱标点点头,就算朱雄英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
&1t;br三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正式将此事给敲定下来。
&1t;br就在朱标以为话题结束的时候,陈景恪再次开口,说道:&1t;br“借助南洋事件,我们开可以调整一下对蛮夷的政策。”
&1t;br“近些年朝廷的宣政制度推行不理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蛮夷领暗中阻挠。”
&1t;br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
&1t;br只有部民保持原样,他们才能永远高高在上。
&1t;br一旦部民接受了教化,成为真正的大明子民,他们还怎么当人上人?&1t;br所以,这些部族领一直在阻挠宣政使的工作。
&1t;br朝廷不想激化矛盾,所以一直都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1t;br现在是时候动一动了。
&1t;br“虽然部落领一直阻挠,但这么多年下来,宣政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1t;br“这就为我们调整政策创造了条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