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至少也为寒门士子留下了一条晋升道路。”
“所以,对比下来,科举制确实是历代以来,最优秀的选官制度了。”
朱元璋已经被彻底说服,但他嘴上依然不屑的道:
“可科举选拔上来的,多是只会读书的庸碌之人,如何能靠他们治国?”
陈景恪亦认同这一点,那些读书人科举当了官,自己没有能力治理一方,就只能请人帮忙。
于是师爷这个群体就粉墨登场。
可不要小瞧这些师爷,他们也会拉帮结派相互串联。
很多时候,坐在正堂的官老爷只是他们的傀儡罢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绍兴师爷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科举自然也有缺点和漏洞,这就需要我们去弥补了。”
“你说的倒是轻巧,如何弥补?”
“办法小子倒还真有一个,让科举取中的士人,去地方衙门当两年的刀笔吏,两年期满再授予官职。”
这是前世的考公制度,只不过前世是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才能参考。
现在换成考上之后要去基层锻炼两年。
听到这个办法,朱元璋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妙,这个法子妙啊。”
“刀笔吏是最磨炼人的地方,能考中的没有几个蠢人,让他们做两年刀笔吏自然也就懂怎么做官了。”
不过马上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吏的身份低贱,恐怕这些读书人不愿意啊。”
吏在宋朝之前并不低贱,很多人都是从吏做起,最后出将入相。
但到了宋朝吏转官途径被切断,且一旦为吏,就不能再参加科举。
所以吏就成了读书人不屑为之的低贱工作。
哪怕只是让他们去做一时的吏,也是不愿意的。
陈景恪轻笑道:“此事好办,读书人最喜欢折中了。”
“比如我们要求在墙上开个窗户,大家都反对;如果我们提出要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开窗户了。”
“科举也是一样,先告诉大家,考中之后一律从刀笔吏做起。”
“等大家都反对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去做两年刀笔吏磨炼。”
“如果他们还不答应,那这科举不开也罢,到时候大家就都会同意了。”
朱元璋秒懂他的意思,笑道:“哈哈……你小子够阴损,不过咱喜欢。”
陈景恪等他笑过,忽然严肃的道:“然之前的科举制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以及一个很难避免的恶果。”
:。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