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林从外挂中吸收的,则是他们的智慧。
所以记者们问他是怎么写出《汉朝那些事儿》,沈梦林很认真的回答:“我觉得主要是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吧,在所有的书籍当中,我比较喜欢历史书,因为历史书很有趣。
所以我从小到大就喜欢读历史书,到了大学,空闲时间一下子出来了,所以我在完成作业之余,内心就有将历史用我的笔尖写出来的涌动……然后我哦就写出《汉朝那些事儿》来了。”
厚积薄发,
天才少年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读书。
嗯,很励志。
“那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
“读书也好,学习也好,我一直延续一个准则,就是前进。
我想想这样一个场景啊,图书馆是九点关门,但教学楼是十一点关门,所以我经常在图书馆关门之后去教室,一直学到十一点再回宿舍。
那时候教室没有人了,路上也没有人了,我走在路上,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那时候我就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因为我在不断地前进……”
记者们听到这一段更高兴了。
这妥妥的正能量啊。
一定要写下来,发表出去。
可以和韩含做一个对比。
两人风格的对比性太强烈了。
“那你从《汉朝那些事儿》里面得到什么了?”
“我觉得是智慧。”
“智慧?”
“对,世界上有很多种人有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利益也就是钱对吧?能超越钱的就是名望、权力,但是在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还有一种东西,就是智慧……&”
一般的记者听到这里,直接就听懵逼了。
但沈梦林会告诉他们,让他们更懵逼的在后面。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写这本书,是为了表达我对历史的看法,你觉得我写的书很幽默,其实我觉得很残酷。”
“残酷?”
“是啊,很残酷。
《史记》、《汉书》以及相关汉朝史料留下来的一些人,在两汉历史四百二十六年留下来的精英,但他们留下来的也只有一篇传记,或者一句话。
这个人就消失了,这是很残酷的。
所以历史为什么这么恢弘这么伟大,这是一个原因。
我用我的方式写历史,因为这样写才有人看。
我可以坦率的说,历史这种东西,是没有大团圆结局的,我写的很幽默,但实质上很残酷,你看我们从历史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未在历史上得到过教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