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接着在宅子里抄出了大量的银钱、骡马,收拾好了贵重的细软之物,然后放了一把大火,将那宅子付之一炬。
之后,把囤积的粮食纷纷散给了忍饥挨饿的百姓。
从此,红娘子正式树起造反大旗,广招兵马,纵横驰骋在豫东一带。
红娘子虽然勇敢地树起了造反大旗,然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却尚无长远的规划和周全的计策。
后来,她打听得李信从开封返回杞县,途中要经过陈留,便出其不意地在半路上将他截住。
红娘子其实是为了日后不使李信因为与自己的往来而受到牵连,所以佯装将他劫持带走,实际上是诚心邀他来军中请教应对之策。
李信见到红娘子被逼无奈走上造反之路,心中很是同情她的遭遇,但自己内心又并不赞成造反这种极端的方式。
李信郑重地赠给红娘子两句话:“兵精粮足,不守一地;严整军纪,多行仁义。”
说完,便辞别红娘子,转身回回杞县去了。
红娘子也没有强行挽留。
红娘子对李信的主张非常赞赏,并且依照他的建议去施行。
他们的队伍常常出乎意料,神出鬼没地攻破山寨,严厉惩罚为非作歹的地主恶霸,为穷苦的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使得豫东一带的官府和土豪们一听到他们的名号就胆战心惊。
豫东的那些地主和官府早就对李信赈济贫民的善举心怀不满,又听说他和红娘子有所来往,便给他扣上了一个私通“反贼”
的罪名,不由分说地把李信打入了监牢。
李信的弟弟李侔为了营救兄长,四处奔波,想尽办法。
只可惜仇家的势力太过庞大,官府又对李信处处替灾民说话的行为恨之入骨,所以,即便花了许多银子上下打点,也依然毫无成效。
红娘子听说李信因自己而入狱,心中焦急万分,便派人把李侔请上山来,共同商议如何营救李信。
他们最终一定要攻城劫狱,将李信搭救出来。
只是因为杞县城池坚固,而红娘子的兵力相对单薄,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李侔先回去暗中联络当地的饥民,里应外合,争取一举攻破城池。
杞县的官府听说红娘子的人马在周围活动,一开始防守得更加严密。
红娘子为了迷惑敌人,故意把人马拉到商丘的西北方向,放出风声说要渡过黄河。
杞县的戒备这才又放松了下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