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教民架屋
有巢氏身为诸侯,施行仁政,每天都把天下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天下百姓都归附于他。
当时,人们往来友善,可人与禽兽还同宿同食,有巢氏担心禽兽性情多变,百姓会遭受伤害,就教大家在树上架木筑巢,在地上挖掘地洞。
在树上搭建的房屋,夏天居住,可以躲避炎热;挖掘的地穴,冬天居住,能抵御严寒,还能防备禽兽带来的意外灾祸。
百姓们非常高兴,从此安居乐业。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耕种庄稼,只能吃草木的果实,也还没有学会用火烹煮食物,只能喝禽兽的血、吃它们的生肉,剥下兽皮遮蔽身体前后,生活倒也安稳自在。
后来有凶猛的野兽伤人,百姓们相互转告,躲到树上搭建的房屋里,得以远离伤害,不再被野兽所伤。
从这以后,人们渐渐懂得躲避危险,都歌颂有巢氏的恩德。
在那个时期,百姓和睦,物产丰富,远近的人都受到他的教化,人们也渐渐懂得了礼义。
草木生长得过于繁茂,有巢氏就教导百姓除草,并建造房屋来遮蔽风雨。
有巢氏治理天下五百九十年,传了两代后去世。
他去世那天,天下百姓纷纷赶来,一早便开始痛哭,哀哭声震动大地,之后大家拥立燧人氏。
不知道后续还会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伏羲画卦定天下
话说太昊伏羲氏,他的母亲是燧人氏的女儿,名叫诸英,居住在华胥(今陕西蓝田)。
有一天,她闲来嬉戏,走进山中,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便用脚踩了上去,随后感觉内心有所触动。
忽然间,虹光笼罩全身,于是就有了身孕。
怀胎十六个月后,在成纪生下了伏羲。
伏羲长大后三十六岁,头形如蛇,身高三丈六尺,能够仰观天上的星象,俯察地上的山川。
百姓们感怀他的贤德,推举他为君主。
木在五行中居位,伏羲以木德顺应天命而称王;以风为姓,衣服、旌旗、符节等都崇尚青色。
在宛邱建立都城。
伏羲登上皇位后,上合天心,下顺民意,任命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昊英氏常在左右辅佐;栗陆氏驻守北方,赫胥氏驻守南方,昆吾氏驻守西方,葛天氏驻守东方,阴康氏驻守下方。
以上这些文臣武将,个个贤良,伏羲帝命令他们分别治理天下的各种事务,于是政治清明,天下大治。
伏羲帝教导百姓制作网罟,用来捕鱼虾,以满足百姓生活所需;又教导百姓饲养六畜,充实厨房,还可作为祭祀用的牺牲,供奉神灵,万民无不欢悦。
因此,百姓又称他为庖牺氏。
一天,伏羲帝登上大殿,群臣行完参拜大礼后,分列两班站立。
伏羲帝说:“人皇氏定下男女匹配的规矩,使男女关系不再混乱,这确实是万世不变的法则。
但还需要明确嫁娶的礼仪,实行俪皮之礼,通过媒人说合,这样才能重视人伦的重大典礼。”
群臣上奏请教说:“怎样才算是通过媒人说合的嫁娶之义呢?”
伏羲帝说:“所谓通媒妁,就是凡是想要娶别人家女儿的,必须先请一个人作为媒人,到女方家里说合,这就是通媒妁。
女子跟随丈夫称为嫁,男方娶女子为妻称为娶。
想要定下亲事,应当先举行俪皮之礼,以促成配偶关系,这样才算是重视人伦大典。
你们觉得如何?”
群臣齐声回答说:“圣上所言,真是圣明啊!”
伏羲帝见群臣赞同,十分高兴,当即下令告知天下百姓,都依照这个礼仪行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