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晋国统一。
晋献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是晋武公之子。
之后是晋献公的儿子奚齐、卓子、夷吾(晋惠公,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夷吾儿子晋怀公,然后才是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
】
晋文公让太史郭偃占卜,郭偃说:“大吉。
这是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注:1【阪泉:河北涿鹿县东南】
2【阪泉之战,发生在三皇五帝时代。
是皇帝和炎帝两部落联盟之间在阪泉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黄帝统一华夏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和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获胜,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并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的雏形。
】
晋文公说:“这么大的功劳,我怎么敢跟黄帝比呢(寡人何敢当此)?”
太史说:“周王室虽然衰落,天命没有改变。
今天的周王,就如同古代的帝王。
他肯定能够战胜叔带的(周室虽衰,天命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其克叔带必矣)。”
晋文公又说:“再为我筮卜一下。”
得《乾》下《离》上,《大有》之卦,第三爻动,变为《兑》下《离》上《睽》卦。
郭偃解释说:“《大有》之九三云:‘公用享于天子’。
战克而王享,吉莫大焉。
《乾》为天,《离》为日,日丽于天,昭明之象。
《乾》变而《兑》,《兑》为《泽》,《泽》在下,以当《离》日之照,是天子之恩光照临晋国。
又何疑焉?”
晋文公大悦,于是就检阅兵马(乃大阅车徒),分左右二军,任命赵衰为左军大将,魏犨为副将;郤溱(xiq)为右军大将,颠颉为副将。
晋文公引领狐偃、栾枝等,左右策应。
临出发时,河东(黄河东岸,晋国地盘)守将报告:“秦伯亲自统帅大军勤王,已经来到河上,很快就要渡河了。”
狐偃上奏说:“秦公志在勤王,之所以屯兵在黄河边上,是因为前往东边的道路不通的缘故(所以顿兵河上者,为东道之不通故也),比如草中之戎,丽土之狄,都是车马必经之路,从来都没有与秦国有过交流,担心不是那么顺利,所以迟疑不敢前进。
主公就派人行贿给两个夷人部落,告诉他们我们要借道前去勤王,两个夷人部落肯定听从,再派人去谢绝秦君,就说晋国已经派出军队,秦军就会撤回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