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第1页)

“掩耳盗铃”

这一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吕不韦等人所编纂的《吕氏春秋·自知》一书。

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个人想要偷走邻居家挂在门上那清脆悦耳的铜铃,但他又担心在偷窃时被人现。

于是乎,此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妙计——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再去摘铃!

这样一来,他就听不见铃声响起,自然也不会引起他人注意啦。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他伸手摘取铃铛的瞬间,铃声依旧响彻四周,最终还是引来了旁人将其当场抓获。

从字面上理解,“掩耳盗铃”

原本的意思就是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盗别人家门上的铃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传承展,如今它已演变成一种形象生动的比喻,用来形容那些自我蒙蔽、自欺欺人的行为或心态。

也就是说,有些人明明知道某些事情根本无法掩盖或者逃避现实,但偏偏还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遮掩,结果往往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这种行为模式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比如有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临近考试才临时抱佛脚,甚至还妄图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又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为能够瞒天过海,殊不知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真相败露,不仅会失去信誉,更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掩耳盗铃”

作为一个连动式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较为灵活多样。

它既可以充当谓语成分,如“他总是喜欢掩耳盗铃,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

;也能用作定语,像“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至极”

;此外,还常常作为状语出现,例如“别再掩耳盗铃了,勇敢面对困难才能解决问题”

等等。

总而言之,“掩耳盗铃”

这则成语虽然简短,但其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且人深省。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勿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1

中文名

掩耳盗铃

拼音

yaněrdao1g

近义词

自欺欺人

反义词

开诚布公

出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