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原元稹的诗,能多少佐证她们当时的心态: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现皇上那英懂。
再加上之前几任老皇上曾答应逍遥派李豪“勤政爱民,永不加赋”
的承诺。
因此,加税这是禁忌,这是红线,只能微调。
微调多征一点税银,又是杯水车薪,远水不解近渴,远远应付不了当前财政的艰难。
自从他接到“百姓穷,贪官富,若不整治,那家江山将改姓杜……”
的密报后,那英皇上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渡过难关的好办法。
既然他是皇上,下圣旨一办,这不就完结了吗?
一般人是这么想的,所以一般人是当不上皇上。
当皇上得有领导艺术,或叫手腕,事先得制造气氛,或者叫制造舆论。
必须借力打力。
一般历朝历代,必分改革派、保守派。
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题目是“如何强国富民,如何解决财政收支平衡”
,叫全国四品以上的官员献策。
热闹了,中山国官员都写起了折子。
二十天功夫,都把奏折先送到丞相王登榜的案上,有十几大摞。
王登榜是状元出身,是大儒,曾侍奉两任皇上。
算是清廉的官,勤政。
说是廉洁,“水清则无鱼”
,小打小闹—小孩过生日,老太太祝寿……也准是收到一些好处,只能说是轻微,反正打贪污犯,整不到他头上。
皇上那英,对他还是放心的,便叫他先阅,选“精品”
后,他再御览。
王丞相一下也阅不过来,便找门生等官一起看,最终挑了三十多份奏折,注明重点,后送到皇上的御案上。
有那么五六份折子,引起皇上那英的重视,都是三十岁左右官员,有朝气,见解独特。
其首位的是川江府府氶姓钟名文的奏折,得到他的首肯。
钟文的奏折主要观点是:开源节流,防蛀虫,惩治**。
大体意思是说,开源是指扶助农商,兴修水利,广造良田。
农民富,国家才能增加税收,民富国则强。
并且要想富先修路,方便人员、农产品、物资流通等。
节流是指反对铺张浪费,包括官场、宫廷开销等,重要是要严办贪污者,收缴他们不法收入,充实国库,解决收支不平衡的财政难题。
好,正合朕意。
这几个年轻人不简单,那英皇上大笔一挥,叫他大舅子吏部尚书杜永万,把钟文调任朝廷主谏官,直接参政;其余五人调朝廷各部门锻炼。
干大事,必先稳住军队。
那英皇上姜老的辣。
御林军都统张某是他亲手选定的,没有背景,出自民间,忠心耿耿,他放心。
借中山国大元帅楚某年岁大,身体有恙为由,解除兵权,让他告老还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