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道:“这份聘礼是不是有些重了。
儿心里惶恐,自到父亲名下,没有一日进孝,却让父亲出这么多聘礼。”
王院长摇摇头:“现在你根基太浅,以后有你进孝的时候。
以前你是侄儿时,我都想给你聘一门好亲事。
现在你是我儿子,自然要给聘礼的。
只希望你珍惜这份缘,把日子过好。
夫妻合美,儿女双全,我就高兴了,这就是进孝了。”
李夫人自从那日说过,回去就花重金找了一大帮人,还从全匠园调来能工巧匠,让他们在两个月内把永兴坊的几个院子给整修一遍。
杨依依跟李夫人说,郭家人品虽不怎么样,但他们却十分会享受,审美眼光也不错。
只要把破损的地方修一下,花草树木修剪一下,水道之类疏通一下,大体的地方最好别动。
李夫人自然是听杨七的,杨七的眼光她还是信得过的。
李夫人的打算是:既然女儿要嫁王咏这个穷官,也没必要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王咏租的房,小小一个院子,住了三家人,过得潦草。
开阳书院那边也不合适,都是教室。
王院长只有一个小院五间正房,六间偏房,里面还住了两个侍妾,四个婆子,两个男仆。
王咏天天要进学,进城都费力。
杨荞名下,有两处房产,两个商铺、一处地产。
这春荞院够大够好,修一修,置办些新家具,就让小两口就住这个院子吧。
杨依依这阵子,在跟英王和李圭说事呢。
春天来了,她要在农业上做点事。
先就是要各类的种子和苗木,粮食、豆类、水果、蔬菜、花草,能买到的都要。
英王的燕兴邸到处送货、进货,走的地方多,收集各类种子、苗木最方便了。
江南李家的商队也多,更南边的种子也能收罗来。
还有西市那边的胡商,也得问问有没有外国品种。
再来,是让李家和老王准备招采茶工人,培训一下,准备采摘春茶了。
去年杨姑母给了茶山老王三千贯的工钱与费用,杨依依另加了一千贯。
老王手下有十二个炒茶的师傅,签的长契,每月工钱一贯。
年底两百斤粟米,一百斤糙米,十斤豆油,十斤猪肉。
收了三十多个战争孤儿当长工,每月工钱只一百文,管吃住。
平常雇佣周围村子里的人帮忙采收,按采收的茶青数量酬劳。
放完工钱、年奖,留下明年开工时的底钱,老王手里还剩下六七百贯。
经人介绍,就娶了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王给杨依依回信报了喜事,他成家了,娶了一位在战争中成了失独寡妇的女子,名叫黄莲花,二十六岁。
杨依依看了信高兴,让人给捎回一对莲纹金镯,一对福寿款金戒指,当新婚贺礼。
三月初一,晴,微风。
杨荣领着几个兄弟给杨蓉送嫁妆,杨芮事忙没回来,杨蒿太小没去上,其他人都去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