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只要自己的军队一出手,这孙传庭准会出现,自己带人躲起来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被孙传庭现过。
一次两次是巧合,可次次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不太对劲了呢?
到了崇祯六年,两队人马就达成了一种默契。
张献忠每次抢完,就扔下大部分抢到的钱财粮食,然后使劲逃跑。
孙传庭一般看到钱粮,就象征性地追击一下,杀几个跑的慢的,然后拿着钱粮高高兴兴地回去。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到了崇祯七年开始,这孙传庭变了,又开始追着张献忠爆打。
这让张献忠有点疑惑,不是一直配合得挺好的嘛。
过了一段时间,他现了规律,只要自己部队人数暴涨,就会收到一顿胖揍,只要自己人数降下来,孙传庭就意思意思。
这张献忠觉得他又懂了,这是不想让自己做大,又不想灭掉自己。
这就好办了。
从这以后,他就乖乖地在湖广过起了舒服日子。
孙传庭能过得这么舒服,那是因为他只要盯着这一个省就好了。
那边的洪承畴可就没有这么游刃有余了,他总督的三个省是起义军的重灾区。
就算不放水,他一个人应付起来也比较吃力。
再加上起义军人数众多,地盘也大,他一个人手上这点府兵根本不够用的。
怎么办呢?和朝廷要人来帮自己吧。
没想到朝廷这次挺给力,先后给自己抽调了几批人马送过来。
大臣们是知道这边的情况的,他们也不敢做什么小动作了,要是再出点什么幺蛾子,这崇祯皇帝指不定会拿着这事情做什么文章。
出手太诡异,防不胜防。
崇祯皇帝也为这个洪承畴捏了一把汗。
当年帮他剿匪的猛人们几乎都被他秘密抽走了,什么曹文诏、曹变蛟、卢象升、周遇吉。
现在调过去的人也不知道行不行。
事实证明,这洪承畴不愧为明末第一猛人。
在等到了朝廷派来的兵马以后,看到没有像样的将领,就直接将军队打散重组。
先后提拔了两人,暂时稳住了三省的局势。
这第一位,就是高杰。
这人本是起义军的一员。
据说这人长的极为俊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