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爷道:“皇上还在潜邸之时,位分并不显赫,皇太后便为她选了翰林学士之女为妃。
皇后出身清流,娘家无权无势,她又过于端方,所以一直不得圣宠。
萧皇贵妃数次发难,要不是有太后在上面压着,恐怕中宫早就易主了……”
老太太吸了一口凉气:“当年太宗夺位,宗室相残的一幕难道又要重演了吗?可太子毕竟是皇后嫡出,既占嫡又占长,何况太子已立了超过十年了,君臣名分早已定下。”
老太爷摇摇头,“太子早立?君臣名分已定?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太子立了还可以废,只要一天没有当上皇帝,这君臣名分就一天不会真正定下来。”
老太太震惊道:“难道……萧家……真敢造反不成?”
老爷子目中精光一闪:“若是萧家真敢造反倒也无妨。
怕就怕皇上自己先动摇了……”
老太爷叹息道:“……这几年,皇上扩建宫苑,广纳妃嫔,对于朝政的关心越来越少,萧家媚上邀宠,多次进献异域美女,清秀娈童,诸多奇技淫巧之物,又延揽道士,为皇上烧汞炼丹。
皇上渐渐对萧家多有倚重。
太子身份敏感,不敢结交外臣,太后倒是个明白的,却又病恹恹的,力不从心……太后若是真的就这么去了,皇上怕要立刻倒向萧贵妃了……再加上赵王本来就比太子更得皇上宠爱……”
皇四子八岁便被封为赵王。
老太太叹息一声:“常听人说太子仁孝,是个好的……”
老太爷哂笑:“仁孝?我看应该说是仁懦!
我冷眼旁观,太子入主东宫十年,如今对朝政依然毫无影响力,身边只有詹事府的一班人马,其余投向他的大臣一个一个全被他推了出去,我看他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身为储君十年,这么显赫重要的位置,竟然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班底,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老太太却站出来替太子说话了:“我想太子是害怕揽权太多,遭皇上猜忌,所以如此韬光养晦吧!”
老太爷点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定是皇后教给她的。
真是迂腐。”
老太太这次是真的不解了。
老太爷解释道:“若皇上雄才大略,他这么做倒也不能说错。
因为那样性格的帝王往往权力欲极重,容不得旁人分他的权。
可当今皇上,性格软弱,太子又有太后撑腰,又有强势兄弟虎视眈眈,早当勇于任事,在朝臣中早早建立威望,组建自己的班底。
皇上那安于现状的性子,只要不是有人杀到乾清宫逼宫,就算有所猜忌,他也轻易不会动手杀人的……只看看晋王的所作所为便知道了!”
老太太回想一番正统皇帝登基七年以来的政绩,国家大政完全决于内阁之手,后宫听凭太后和萧贵妃做主,他竟什么也不管,什么也管不了。
皇上做到这个地步,也真是让人无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