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计”
是仿效明朝的官员管理制度而实施的一项对现任官员考核的制度。
每三年考核一次,对京官的考核叫“京察”
,对地方官的考核叫“大计”
。
“京察”
时三品以下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负责考核,三品以上官员及总督、巡抚等方面大员,则先自陈政事得失,最后由皇帝敕裁。
经过考察后,官员按照“称职”
、“勤职”
、“供职”
三种等级,实行奖惩。
“大计”
是考核道、府及州县官员,采用的是层层考核的办法,一般是由各级官员依隶属关系逐级考察,做出评断,最后申之各省督抚,核其事状,注考造册,送吏部复核。
从州县官一直到府、道、两司分级实施,对比任职期间经济政绩的优劣,审核稽查官员廉洁奉公的程度。
“大计”
后的官员,按“卓异”
与“供职”
两个等级奖惩。
这种京察大计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官员的升转迁徙。
奕欣笑道:“看来太后一切都已经设想周到了。”
我轻轻一笑。
于是,就在今天晚上,我和奕欣、奕譞两兄弟定下了中国未来的走向,最重要的是,我们三人对于治国的理念至少在最近几年里统一了起来,那就是尽力平息内乱、重点防备洋人,养精蓄锐、发展军工、培养人才、肃清吏治。
而我们三人的分工也很明确了。
奕欣负责发展洋务和培养人才,奕譞则负责发展军工,而我主导肃清吏治。
本来我才是主持人才培养的最佳人选,曾经参与时光机开发制造的我对西洋科学技术的了解是这个时代的人拍马也及不上的。
然而我身为太后,欧心妍的身份也是绝对不能暴露的秘密,现阶段只好先交给奕欣,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再把这件事的主导权抓过来了!
今晚的会谈是我有生以来最累的一次。
每一字、每一句都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前途,不得不慎之又慎、反复斟酌。
话说到此处,我已经有些体力不支,正好佳佳她们也从慈安那儿回来了,奕欣和奕譞便起身告辞。
我送他们到门口,最后说道:“还请两位王爷就太平军以及办洋务、兴学堂之事,明儿个一早拟就奏章上来。
只是……”
我看了看奕譞,“招抚太平军之事怕是会引来众多非议,六爷,你可要跟七爷好好合计合计,这奏折该怎么写了!”
奕欣和奕譞对视一眼,奕欣道:“太后放心,这事就交给臣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