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县政府大楼能够冲上去,护住毕国亮的颜面,并且处理得比较完美。
现在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毕国亮感到满意,视他为自己人,讲了苦恼。
张叔杰的政绩观强,提出建设中学新办公大楼项目。
由于财政资金不足,他提出全镇干部群众捐款方案。
正科级干部80元,副科级60元,股级干部50元,普通机关干部30元,老百姓捐款20元。
这个项目建设涉及到多家施工单位,还要采购大量建筑材料及附属设施。
本来应该由镇政府来负责,张叔杰搞了一个重大事项党委会研究决定制度,堂堂正正地抓住了权力。
发展教育是民心所向,毕国亮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可是施工单位全部是张叔杰确定的,建筑材料及附属设施的供应商也是如此,支付工程款和货款却要由毕国亮签字,让他感到憋屈。
工程建设有利益,大家对此心知肚明。
也就是说,好处是张叔杰占着,麻烦事、担责任的事情推给毕国亮。
毕国亮大发牢骚:“远方,张书记搞中学新办公大楼项目,花光了镇财政资金。
我一看见那些来签字报销的人,就感觉头大,财政收入困难啊!
农业税较为稳定,只是远远不能支持搞学校工程建设。
镇办企业除上交部分利润,税收返还也是一项重要收入,因此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我到镇办企业调研,厂长经理们也大倒苦水,没有资金投入,就不能扩大再生产,经济增长困难啊!”
“镇长,全镇有8家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者缺少资金等原因,处于停产状态。
其中,镇办企业3家,村办企业6家。
这些企业有厂房设备,投入较低的资金就能够恢复生产,从而为全镇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还能增加镇财政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镇财政运转都很困难,根本挤不出资金,用于救济这些企业。
远方,你还有办法吗?”
“镇长,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可以把重点放在处置这些企业,大力推行盘活资产工程,也就是让这些企业腾出空间,引来新的项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