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子来报南楚国发动进攻时间为亥时,距离彭城半个时辰便到,我大梁将士三十万,伤亡不重。
饥民约有八千人。
男女老少皆有,亦有伤病。”
说罢,山长笑望阮筠婷,“阮姑娘,如此,是否够严谨?你能否作答?”
阮筠婷羞赧一笑,道:“回山长,可以了。”
垂眸,心念电转之间,阮筠婷已有答案。
声音不疾不徐,道:
“若我是运粮官。
则先命人拿出两成粮草煮粥,给饥民充饥,不让饥民吃饱,但是也不让他们饿死,然后告诉他们,若想吃饱饭,就跟着我的队伍一同去彭城,到了那里就给他们放粮。”
“哦?若是如此,边关将士便吃不饱饭。
打胜仗的几率岂不是大大降低?”
阮筠婷摇头,微笑道:“并非如此。
前进途中。
我会让饥民去寻树枝放在身后拖行,制造大批人马到来的假象。
方才山长说,我方有探子,显然,敌方也会有暗探禀报军情,我的运粮队伍后头带着‘大批人马’,敌方必定不明虚实。”
说到此处,阮筠婷自信一笑:“届时,敌军会有三种反应,第一,若是南楚人信了我方援兵到来,心生惧怕,便会按兵不动,这样,我方将士因吃不饱饭而打败仗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次日定会有另外一批粮草运送到,饥民与将士都饿不死。
其二,若是敌军不信,再或者信了但不怕,亥时准时发动进攻,我的人马戌时之前如何也能感到彭城,生火造饭完全来得及,将士虽然吃不了十分饱,但可吃得八分饱。
而且,断粮半个月的人,也不易吃的太饱。
更何况八千饥民中还有壮丁,可以增加兵力,也并非无胜算。
第三,敌军慌乱,许会趁着我的人马到达之前进行偷袭强攻。
那胜负仍旧参半。
且问题也不在我这个运粮官身上,而要看彭城的徐将军如何解决了。”
屋中寂然,众人想不到,阮筠婷会给出如此回答。
有人疑惑道:“让饥民拖着树枝走,自个儿岂不是会被灰尘呛死。”
不待阮筠婷回答,徐承风便抱着肩膀,道:“不,当时吹的是南风,队伍迎风而行,只需让队伍最后的饥民拖着树枝即可,烟尘皆在身后。”
“那若是敌军不信,提前拱了过来,而徐将军毫无准备呢?”
“方才她说了,那与运粮官毫无关系。”
……
不时有人提出问题,有人回答,屋内之人竟讨论了起来。
山长复杂的望着阮筠婷。
他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在坐之人的人品。
方才试卷上,大多人都只做了选择,选择不管饥民将粮草送给将士的人,国家观念强,但无仁心。
选择只给父母,其余的带给士兵的,孝顺,忠心,但自私。
选择将粮食给饥民而不管士兵的人,最是迂腐。
因为若兵败城破,灾民此刻吃饱了下一刻也会死,且天下百姓都会跟着受苦。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