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想大概是哪个文人突然诗兴大发,要在这墙上题诗了。
这样的故事,在大唐也不算稀奇。
可是李持盈倒真是第一次见到。
不由得更走近几分。
“叱喝?若那僧人见了我的诗,不以碧纱笼罩之,我李十二的名字便倒着写……”
狂言醉语,连声音都显得含糊不清。
可李持盈一听,却不禁笑了起来:“可是巧了,居然在这里碰到这醉鬼……”
。
第三十七章三杰之会
听到李白豪情万丈,李持盈不禁低笑。
如果李白直接说他自己便是名闻天下的李太白,怕事周围的人立刻要围上大赞不已了。
哪怕他写得不过是些胡话,都要被当成金科玉律了。
只可惜,他这会只是自称“李十二”
,怕是过后这墙上的字真要被人刷去了。
正在思忖,却听得有人朗声笑道:“李兄,既已起了豪情,还与这些俗人多言什么?快快写下了,才不负这精妙琴音……”
说着话那人已笑着将笔送上。
李持盈凝目望去,见那人骨骼清奇,虽衣着朴拙,却自有轩昂之态,不禁便留意起来。
再转目望向与他并肩而立,面目清雅的男子,不由浅笑。
虽未见过,可看这面目清雅的男子,依稀确有几分当年杜相的风采。
想来,应该就是那正与李白携手同游的杜甫杜子美才是。
只不知,另一人是何人。
秋梅见她扬眉,早已乖巧,走开来向有识得的人打听。
回来附在李持盈耳边悄声道:“贵主,那人姓高名适字达夫,乃是河北人。”
“高适?”
此名,倒也曾听过。
虽不如李白名扬四海,却也是个颇有名望的才子。
只是看他衣着,怕也是潦倒之辈。
只是观他言行,虽有狂意,却又与李白不同。
正在心中思忖只是,李白已经举起笔来,就着那片白璧,沉腕而书。
不同于之前李白惯用的笔法,李白这一次却是写的狂草,大开大合,笔意间竟真颇有些张旭的味道,看来这饮中八仙倒也不曾白白交往一场。
他默默旁观,却有旁人大声将李白所写的这首诗大声念出:“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刚念德两句,已先大声叫好,而之后每出一句,旁观者都更是大声叫好。
更有好事者将杜甫与高适二人方才所作的诗歌低低念出。
一首《古大梁行》一首《遣怀》俱是大气,李持盈听来,果觉首首皆是佳作。
再看李白书于白璧之上的这一首《梁园吟》,不禁暗暗抚掌。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