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天幕的一句话,众人多多少少有被“叫门天子”
带偏思绪。
好奇这又是个什么奇葩。
但又很快被天幕下一句话带回神。
[戚继光戚少保就讲到这里了,接下来的几位我们简单讲讲,他们虽没有戚少保出名,但他们都是抗倭的英雄。
《明史》就记载了一个人,“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
史孟麟:退虏之功,李如松尚矣。
麻贵之力战、董一元之捣巢,是其次也。
梅国桢:其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皆负大将之才。
光从文字来看,这已然是极高的赞誉。
]
说着,虞美人配了张图,李如松的画像,是让人一眼看过去的凶悍壮硕。
那体格子,一看就是个好将军。
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第62章那些抗倭名将们
[李如松,在第一次明朝抗倭援朝的战争中大放光彩,那时的李如松担任提督,实际指挥前线军务。
随后,率军取得了平壤大捷,重创了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并在碧蹄馆被日军绝对优势兵力包围的情况下全身而退。
被中日朝三国一时推为第一。
就是可惜,第二次抗倭援朝的战争,他并没有参加,而是返回了他父亲曾经的属地。
次年,在与追击蒙古部落时遭遇伏击,在50岁的年纪力竭战死。
英雄落幕,总是让人遗憾的。
不过这边还是推荐蒙古人能跟汉人同仇敌忾,一起对付某个岛国。
他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四处采样,也抓了不少蒙古人呢。
]
虞美人不说这个还好,一说,所有人就想起了他们看过的那个长电影。
胃液又是一阵翻涌。
各朝代的岛国不约而同觉得心里一寒,就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种不太妙预感。
元朝。
忽必烈森森一笑,“去,别管什么蒙人汉人,给我训练出一支海师了,老子不把他们剁了,誓不为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