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翻出《新求精》,加入混乱的早读大军,迷迷瞪瞪地背德语单词,半小时后抽出《taxi》磕磕巴巴吹一遍法国口哨。
扪心自问,她学外语多而不精,英语水平泛泛,德语法语刚起步,会一点但不多。
说起来会多国语言,实际上都是皮毛,拿不出手。
读完休息了一会儿,将近九点,梅宣掏出手机把前天整理的材料传给导师,对方秒回,提醒她不要忘了下午的晚明江南的地方人群与地域社会工作坊会议。
梅宣一个激灵坐起,不说还真给忘了,明史不是她的方向,但同为古代史,也很有必要且颇能引起兴趣,更何况与会的有几位史学界新锐学者。
心怀期待,结果到场的第一眼就让她眼前一黑,暗道晦气。
那是一个穿polo衫西装裤的中年男人,是她本科学校历史系的副教授,身长且壮硕,偏偏名叫薛涛,和唐代才女同名。
梅宣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时,薛涛正是评审之一。
他推崇坚硬扎实的考证,鄙薄时兴理论,因着观念相左,梅宣的论文未能评上优秀。
这倒也罢,可是学生答辩之时,他在刷微博,眼不离手机屏幕。
这事让她记了很久,如今又浮上脑海。
薛涛此时正巧朝她那里看了一眼,没认出她,也对,多年前的一个默默无闻的本科生,自然是毫无印象了。
梅宣正在找座位,手臂被碰了碰,原来是师姐。
师姐年龄比她小,但是按师门辈分算,她年纪再大都是师妹。
师姐拉她并排坐了,神神秘秘地指着门口一个男生,悄声说道:“你知道他吧?”
梅宣迷茫,“不认识。
怎么了?”
师姐声音更低了,“大三的,发了C刊。”
瞳孔地震。
“本科怎么发C刊,不可能。
挂了哪个大佬的一作?”
师姐摇头,然后笑了:“一篇学术会议报道。
也算发了C刊呢。”
“那不是也有高人提携吗。”
叹气。
“有文章肯定保研了吧。
看看,人家这是早早地就有了科研意识。”
抱拳,自叹不如。
师姐还想跟她闲谈什么,就被会议开始的提醒打断。
议题对梅宣来说还是陌生,听了个大概,只记得会上一个秃了大半边的老人家突然音调提高,
慷慨激昂地批判海外汉学,大谈日本学者之谬误,以宫崎市定和京都学派为例,口中话语如万箭齐发,越说越激动。
她抬头看了看“晚明江南的地方人群与地域社会工作坊会议”
的横幅。
可是宫崎市定并不研究明史。
在座有青年学者正是日本汉学背景,可毕竟老人家德高望重,不好拂他的面子,也不敢当面反驳,只能默不作声,任由他肆意发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